只是,仍然有很多王室成员没能逃脱。
这些留在高巨王国的王室成员均在大战结束前更名改姓,恢复了平民身份,并且散居于各个主要城市。
关键就是,大部分隐姓埋名的王室成员选了高巨王国的大姓。
这里,涉及到了南高王室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受到狭夷皇国的统治,由狭夷皇家习俗所产生的影响。
南高王室仿照狭夷皇室,废除了王族姓氏!
狭夷皇室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就没有姓氏。即便在维新之后,狭夷皇室依然没有为自己确立姓氏。
没有姓氏,成了皇族的身份标志。
皇族与王族可以搞特殊,可是在恢复平民身份之后,肯定要有一个姓。
流落海外的王室成员大多恢复了“李”姓,毕竟李氏王朝已经存在数百年,一直都是高巨王国的正统。
只是,留在高巨王国的王室成员,大多选择了其他姓氏。
原因也很简单:避免遭到清洗与迫害。
同样如此,大部分王室成员选择了“金”、“朴”、“崔”、“郑”、“姜”等人口数量占比较多的大姓。
当然,肯定无法由姓氏断定朴太熙就是南高王室的遗孤。
南高王国覆灭的新历100年,朴太熙还不到10岁。到了新历106年,也就是在16岁的那一年,他就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高巨王家军事学院,并且在3年之后获得陆军少尉军衔。
显然,如果朴太熙只是一介平民,凭什么获得常人绝不敢奢望的教育?
在上次大战结束前,高巨王国的文盲比例超过90%,只有极少数权贵,以及地主阶层的子弟能获得上学的机会。
高巨王国推行10年制义务教育,要到新历115年之后,而且直到新历130年,才基本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朴太熙果真是平民,那就肯定是文盲,根本不可能考入王家军事学院。
如果朴太熙是南高王室遗孤,那么此后发生的事情也就说得通了。
当然,丁镇南不关心朴太熙是不是南高王室的遗孤,毕竟高巨王国早就效仿帝国完成了宪政改革。
关键还有,高巨王国就挨着帝国,不管经济与文化、还是军事与政治,全都受帝国的影响与控制。哪怕朴太熙在某一天篡位成功,也会在坐上王位前向帝国皇室表达忠心,以求获得帝国皇帝的册封。
丁镇南关心的,其实是朴太熙会不会答应增兵,或者说会开出多高的价码。
为此,丁镇南才专门去拜访了朴太熙。
当然,与上次见面不同的是,丁镇南已是帝国陆军准将与联军参谋长,还通过实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就算朴太熙是目中无人,也不敢小看帝国陆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