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心镜发生了变化,再次见到朴太熙,丁镇南立即想到,那些关于朴太熙的传言并非是假的。
最主要的一点,这家伙太沉得住气了。
这种沉稳,以及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绝不是成年后才有的,而是来自幼年的经历,特别是成长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所幸的是,丁镇南关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意外。
在丁镇南说明来意,也就是希望高巨王国能够增兵,并且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包括占领控制伊拉克南部地区,在占领区内维持秩序,尽快让没有被破坏的油田恢复生产,以及让法奥港恢复吞吐作业后,朴太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还表示将亲自负责在伊拉克南部地区的占领行动。
至于空中力量,朴太熙也没拒绝,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对部署做出调整,保证会增派200到300架作战飞机,以弥补帝国海军航空兵的不足,确保在攻打巴格X的行动当中,为地面部队提供充足支援。
为了让丁镇南放心,朴太熙还当着他的面,给高巨首相打了电话。
此后,他还亲自送丁镇南返回联军司令部。
这个时候,丁镇南的另外一个安排也有了结果。
按照他的要求,空军司令部答应向波沙湾地区增派3架“指-10A”联合指挥机,把加油机等支援飞机增加20%,并且向迪戈基地增派150架轰炸机,只是这些轰炸机不是只面向波沙湾地区。
不过,关键是以加油机为代表的支援飞机。
虽然在第三轮军事改革开始之后,帝国空军做出了妥协,为“油-29A”等大型加油机加装面向海军作战飞机的软管加油系统,但是帝国海军依然是我行我素,坚持使用自成一派的软管加油系统。
原因也很简单,海军没有轰炸机这类大型作战飞机。
空军坚持使用硬管加油系统,就是为了照顾战略轰炸机,即硬管加油系统不但输送效率更高,对受油机飞行员的要求也更低,加油时的稳定性更好,更加适合为油耗巨大,而且操作不太灵便的大型飞机服务。
只是,硬管加油系统的缺点也很突出。
比如结构复杂,而且需要一名专门的操作人员控制加油设备,也就很难用在海军的舰载机上。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研制与装备了软管加油系统。
因为缺乏大型平台,而且航母也无法搭载大型飞机,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海军主要采用伙伴式空中加油。
往简单说,就是让“攻-5”这类的重型舰载机挂上加油吊舱,临时充当加油机使用。
这也是“攻-5”深受海军航空兵欢迎,服役30年之后,还通过延寿改进再服役15年的关键所在。
在海军的舰载机中,就没有比“攻-5”更加适合充当加油机的了。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欠缺像“油-29A”与“油-20D”这类大型加油机,导致作战飞机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带弹返航,所以帝国海军航空兵即便在上岸后,作战效率也比不上空军战术航空兵。
进入到地面战争阶段后,海军航空兵的这个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
当然,这也跟海军航空兵的任务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海空作战当中,海军航空兵所承担的,往往都是“一次性”任务,即高度重视首轮突击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制海作战中,舰载航空兵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对手,将决定战役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