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此影响,海军的舰载机一直都不太重视滞空时间。
就拿“战-9B”来说,在典型制空挂载模式下的最大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千米,为第三代战斗机中的翘楚,可是在同样挂载的情况下,在距离航母500千米处的巡逻时间就只有可怜的60分钟,还不到“战-11A”的一半。
原因就是,“战-9”更加注重高亚音速巡航时的升阻比,因此低速飞行的油耗反而要高得多。
攻击机也一样。
“攻-5F”在挂载4枚重型反舰导弹的情况之下,能对1800千米外的敌舰发起攻击,挂载8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弹药挂载量减少了2000千克,对1000千米之外的地面目标发起攻击,战场巡逻时间仅30分钟。
相同挂载的情况下,空军的“战-16A”能够在1000千米外的战场上空徘徊90分钟。
有了空军的加油机,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加油机的支持下,“攻-6F”能够携带16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在1000千米之外的战场上空巡逻2个小时。如果提前做好了准备,确保飞行员精力充沛,还能够把战场巡逻时间延长到4个小时。
关键就是,海军航空兵的攻击机,往往拥有同时代相同机型中最强的挂载能力。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毕竟像“攻-5”这样的重型舰载攻击机,主要使命是携带重型反舰导弹打击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典型任务配置是4枚各重1500千克的反舰导弹,外挂弹药达到了6吨。
空军的攻击机,典型任务挂载重量往往在2到4吨之间。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向空军提出了增派支援飞机的请求。
只是,并非全是好消息。
10月4日的凌晨,拿到空军司令部的回电后,丁镇南还没来得及离开司令部,最新战报就送了过来。
在大约4个小时前,当地时间的4日凌晨2点左右,在没有提前宣战的情况下,梵罗军队在宽达2000千米的边境线上,出动约30个师的兵力在同一时间向巴铁发动进攻,南亚次大陆战争由此爆发。
首先打响的是空中战斗。
凌晨刚过,梵罗空军就发动进攻,出动上千架作战飞机,对边境线对面的数十座军事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
当然,远远算不上“突然”。
虽然有联军在波沙湾战争初期的行动可以借鉴,但是在这场突袭行动当中,梵罗空军的表现依然差强人意。
关键就是,梵罗空军的突击行动并没有达到战役突然性。
梵罗空军的战斗机起飞之后不久,巴铁空军就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靠前部署的300多架作战飞机全都紧急起飞。
此外,沿着边境线部署的防空部队也及时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梵罗空军的首轮突击,非但没有能够达成战役突然性,还遭到巴铁空军迎头痛击。
等到梵罗陆军发动进攻,空中战斗还没有分出高下,拥有兵力优势的梵罗空军并没有掌握战场制空权。
必须承认,巴铁空军确实是南亚次大陆的劲旅,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