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34章 跌宕起伏

第134章 跌宕起伏(4 / 4)

此外,帝国海军退役的“战-6”,也有很多被当成过剩物资,在进行必要改进之后,援助给友好国家。

空军同时代的“战-8”,总产量不到3000架,而且几乎全都是自用。

只是,把航母战斗群改为航母打击群,强调舰载航空兵的进攻性,跟当时的大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在“陈炳勋”级服役后不久,帝国遭受了战后首次惨败,输掉了波伊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几乎耗光了帝国的国力,大战的红利更是挥霍一空,帝国在此后被迫开始进行战略收缩,但是在新历130之前,负责维护全球利益的帝国海军,仍然需要保持扩张的势头。

这不是在逞能,而是必须站出来撑起场面。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梁夏帝国在波伊战争之后,就立即进行全面收缩,那么在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必然会分崩离析,帝国的声望必然遭受重创,甚至有可能在这个时候爆发第三次全球大战。

如果把超级霸权在全球范围的对抗比喻成战斗,那么在大部队撤退的时候,必须得有部队留下来断后。

显然,负责“断后”的就是帝国海军。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进行的扩张,得受到严格限制。从总体上看,更像用来欺骗敌人的虚张声势。

对海军的拳头,航母战斗群进行调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时,帝国海军大肆鼓吹攻击性,夸大“陈炳勋”级的作战能力,说是引导海军的发展潮流,其实是在搞战略欺骗。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海军的扩张势头只保持了几年。

在新历137年,帝国当局正式承认纽兰共和国,并且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帝国海军的“扩张”正式宣告结束。

严格说来,早在10年之前的新历127年,帝国海军的实力就跌到了谷底。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遇到的第二个低谷期。

不管帝国海军把“航母打击群”吹得有多么的神乎其神,仅保留了15艘航母,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的努力并没白费。

在某种意义上,帝国海军在战后的第二轮变革,其实是在为第三轮变革做准备,更想是**到来前的铺垫。

说得直接一点,第二轮改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增强战斗力,而是要从战后独霸全球所产生的迷失当中走出来,以便应对全新的国际形势,即在纽兰共和国振兴之后,帝国海军独霸全球的时代就已结束。

不管帝国海军的高层怎么想,都必须认真对这个实力相当的对手。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帝国海军在周涌涛上任后,也就是新历的144年,开始了重铸辉煌的第三轮变革。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