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天是白止战的外侄,也就是张小卿的侄子,在上次大战结束后才参军服役,而且托张小卿的关系,以参谋身份进入第四舰队,当时担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就是周涌涛,即周涌涛是张晓天的直接领导。
要说的话,周涌涛也就只比张晓天大了14岁。
显然,两人在身份,以及职权上的差距肯定不是14年能够弥补的了。
可见,也就是这段经历,让张晓天根本就没有直接面对周涌涛的胆量,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
这里,就包括本次作战行动。
不是舰队指挥官的人选问题。
张晓天是白华伟的表哥,虽然两人差了十几岁,但是亲缘的关系,让张晓天成了白华伟最坚强的后盾。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白华伟在海军中平步青云,跟张晓天有很大关系。
张晓天跟周涌涛的分歧,主要是在指挥权限上。
按照张晓天的意思,应该适当的限制舰队司令官的权限,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如臂使指的控制舰队。
关键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方对战场局势的了解与掌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存在因为远离战场,无法准确掌握敌情的问题。凭借先进的通信设备,能够确保及时准确的把作战命令下达给前线部队。
其实,这也是第三轮军事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设想,在完成对通信系统的改造之后,指挥系统将变得更加扁平,理论上,后方的司令官能够直接向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甚至能够从最小作战单位,比如海军的舰艇,获取实时的战场信息。
虽然第三轮军事变革才刚刚开始,远没有到完成的时候,但是从舰队获取战场信息,并且向舰队下达作战命令,不存在太大技术难度。在过去几年的舰队对抗演习中,都有相关内容的演练科目。
只是,周涌涛认为没有必要做此调整,坚持采用传统的指挥体系。
当然,往根本上讲,不是张晓天不信任白华伟,也不是周涌涛要放权,更不是为了舰队的控制权。
在根本上,两人在此事上的分歧,其实是在战略层面上。
前面已经提到,周涌涛是新军事学说的支持者,还一直在栽培丁镇南,让他获得足够的锻炼。
相对而言,张晓天就是另外一个极端。
要说的话,其实是两人站的高度不同,才有不同的观点。
站在张晓天的高度,也就是海军参谋长的位置,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海军的利益,特别是发展方向。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海军将领大多反对新军事学说的关键所在。
不要忘了,白华伟在最初的时候也反对新军事学说,还将其当成异端看待。
关键就是,在新军事学说里,海军的地位遭到削弱,哪怕没变得无足轻重,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战力。
按照新军事学说的讨论,以小规模战争为主的时代,海军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靠前部署的兵力投送平台,以及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敌对国家发起战略打击。
当然,还包括对敌国实施战略封锁与禁运。
看上去是任务繁重,可是跟全球大战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全球大战中,海军能决定战局发展,甚至是最终胜败。关键是,在全球大战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制海权,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权之后,才能够发动战略进攻,也才有希望取得最终胜利。
可见,在全球大战当中,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先决条件。
之前两次全球大战,无不是如此。
在小规模局部战争当中,那就不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