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得安排战斗机为预警机提供掩护。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为此专门做了调整,两支联队都减少1个大队的多用途战斗机,增加了20架重型战斗机。
也就是说,总共有88架“战-9B”。
正是如此,白华伟才安排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出动一个大队的24架战斗机,其中的2个中队执行攻势护航任务。
简单的说,就是在两个进攻方向,各安排1个中队的8架“战-9B”到轰炸机群的前方开路,其实是引开敌方的防空战斗机。通常采用的战术,其实是突击敌方的预警机,逼迫敌方后撤并收缩防线。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战术。
纽兰舰队的外围防空圈,也只向外延伸了450千米,并且依托F-14使用的AIM-54,获得600千米的拦截距离。在这种情况之下,预警机只能留在舰队上空,并且跟防空战舰协同作战。
当然,这也是在寻求防空战舰的掩护。
如此一来,只要能逼迫纽兰舰队的预警机后撤,“轰-9D”有机会在“KD-30B”的最大射程上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第二批两个中队的“战-9B”还没有出发!
按照计划,攻击最快在凌晨开始,而且得在掌握纽兰舰队的大致方位之后,再由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派出护航战斗机。
在此之前,海军派出的巡逻机并没有发现纽兰舰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就没有提前出动护航战斗机。
此外,计划中也没有提到要首先攻击登陆舰队。
所幸的是,登陆舰队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特混舰队。
只是,对付登陆舰队需要动用全部轰炸机?
在电令中,白华伟只提到由空军的轰炸机发起攻击,没有对具体战术提出要求,也没有这个必要。
结果就是,在综合权衡之后,负责作战指挥的空军军官只给甲编队下达了攻击命令。
20架“轰-9D”,总共有480枚“KD-30B”,哪怕按80%的可靠性计算,也有多达384枚反舰导弹。
对付几十艘登陆舰,肯定是绰绰有余。
此外,也没有等待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护航战斗机,而是让之前到达,正在进行空中加油的8架“战-9B”转为执行护航任务。准确说,是让掩护乙编队的4架“战-9B”加速飞到前面执行攻势护航任务,另外4架“战-9B”留在后面掩护预警机,而乙编队的20架轰炸机暂时后撤500千米。等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增派的战斗机赶到后,再返回待命空域,并继续等待攻击命令。
预警机转发命令的时候,为中转岛时间12日的22点过。
甲编队的待命空域,在中转岛西北1500千米之外。
也就是说,乙编队的“轰-9D”最快能够在23点左右发起攻击。
至于攻击前的侦查行动,根本就没有必要。
天黑之前,纽兰海军的登陆舰队就在登陆场里,为舰队提供掩护的驱逐舰还炮击了守军阵地。
关键还有,6艘两栖攻击舰离中转岛都不太远。
主要就是,由两栖攻击舰搭载的垂直起降攻击机一直都在轰炸中转岛,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压制守军的炮兵阵地,哪怕只剩下了几门迫击炮。这种攻击机,因为只能从攻击舰上垂直起飞,最多短距离滑行之后升空,在挂上2吨炸弹之后,根本飞不了多远,作战半径还不到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