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一支攻击机大队当中,至少有一半,也就是12架攻击机能用来执行电子战任务。因为减少了载机种类,所以还能够扩大攻击机的编制规模,比如多搭载一个大队,也就增加了12架电子攻击机。
可惜的是,在参战之前,纽兰海军对电子攻击机的价值并无清楚认识。
就算知道电子攻击机很重要,纽兰海军也没认识到,平常编制的4到6架,根本就不堪使用。
结果就是,在攻打中转岛的战斗当中,两支特混舰队的EA-6B的出动强度,全都达到设计最大标准的两倍以上。
部分时候,1架EA-6B要在一天之内出动5个架次,相当于设计标准的2.5倍。
按照统计,第51特混舰队的EA-6B,每架日均飞行时间超过10个小时,而第52特混舰队的更是达到12个小时。
如此高的出动强度,必然导致电子攻击机的完备率急剧降低。
在此之前,第51特混舰队就损失了3架EA-6B,而且全都是因为高强度出动所导致的飞行事故。即便是剩下的15架,也只有6架处于能出动的良好状态,另外9架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办法出动。
其实,就算是能够出动的这6架,也有一些小问题。
6架电子攻击机也只够执行一次攻击任务。
正是如此,在首轮攻击当中,斯塔克才没有动用这些电子攻击机。
按照安排,这6架电子攻击机都在战斗机之后升空。
显然,这跟通常采用的出动顺序不大一样。
以往,如果需要安排电子攻击机执行攻击任务,或者说是为攻击机群护航,得首先让电子攻击机起飞。
道理也很简单,电子攻击机飞得最慢。
在挂上了4具电子干扰吊舱,以及1具大型副油箱之后,EA-6B的巡航飞行速度不到每小时800千米,而F-14B的巡航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1000千米,即便是A-6D,也在每小时800千米以上。
为此,就需要让电子攻击机首先起飞,然后在飞行途中,通常都是在进入战区之前,跟攻击机群汇合。
要说的话,这也是海军舰载电子攻击机的主要缺陷。
在梁夏海军也一样。
因为电子攻击机的飞行速度太慢,所以每次攻击行动需要精心策划与安排,而且没法保证每次都能够执行到位。在波沙湾战争中,梁夏海军舰载航空兵有大约17%的攻击任务没有能够执行,其中超过60%是因为电子攻击机没部署到位,或者攻击机群没有与电子攻击机汇合所导致。
显然,如果电子攻击机飞得足够的快,能够全程与攻击机群一同行动,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梁夏空军坚持用重型战斗机为平台研制电子攻击机,而且尽可能的让电子设备内置,甚至取消外挂武器能力的关键原因。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子攻击机有足够快的飞行速度。
梁夏空军的“攻-8FZ”的巡航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1000千米,甚至能够超音速飞行!
正是如此,“攻-8FZ”是唯一能配合战斗机执行进攻任务的电子攻击机。
当然,在这次行动当中,纽兰海军的电子攻击机不需要飞得太快,因为其掩护的对象是速度更慢的轰炸机。准确说,其实是护航战斗机也不用飞得太快,在轰炸机到达之前发起突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