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和平时期,远征航空队的作战飞机都不少于200架,而且以最先进的战术飞机为主。比如早在10多年前,在F-15A/B正式交付的第二年,就提供给远征航空队,高峰时期的装备数量达到了180架,而且远征航空队还是第一支装备F-16C/D的驻外部队,优先权甚至超过了本土防空军。
当然,这么安排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向梵罗国推销先进战斗机。
只是,在根本上还是为了强化与梵罗国的同盟关系,确保梵罗当局能够秉承跟纽兰共和国结盟的战略方针。
此外就是,抵消来自梁夏帝国的威胁。
到了战争时期,那就更加不可小觑了。
虽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纽兰驻军大多部署在梵罗国的南部地区,但是在开战之后,特别是在纽兰共和国正式参战之后,这些驻扎在梵罗国的作战部队,对战局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帝国空军之前一直没有对梵罗国南部地区发起战略轰炸,就与纽兰航空兵有关。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一直是帝国空军的心腹大患。
在大战爆发的时候,纽兰远征航空队的兵力为:80架F-15C/D,120架F-16C/D,60架A-10,12架RF-4C,8架C-130,8架RC-135,4架E-3B,12架CH-47,20架MH-60与数十架各种类型的勤务飞机。
这个规模,超过了绝大部分二流空军!
虽然战斗机的数量有所减少,尤其是F-15C/D这样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支援飞机的数量明显增加,综合作战能力反到提高了不少。关键是,那几十架攻击机,拥有非常强悍的战场支援能力。
其实,在梵罗国正式参战后,60架A-10就被派往西北地区,为进攻巴铁的梵军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只不过,因为梵军没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所以纽兰航空队也没全力以赴。
此外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在9月份,也就是正式参战之前,利用提供人到主义援助的名义,向梵罗国输送了一批作战飞机,以及维持战斗力需要的零部件,提高了远征航空队的作战能力。
只是,具体有多少,就说不准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是送到特里凡的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数十架战斗机,不过大部分都储存了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作战飞机会受损,也就需要零部件进行维修。
此外,还需要很多耗材。
关键还有,因为飞行员数量有限,所以就算有更多的战斗机,也未必能够派上用场,还不如储存起来。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才是梵罗国南部地区的主要空中力量。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帝国空军就把纽兰远征航空队当成头号劲敌,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就是将其彻底消灭。
当然,纽兰远征航空队也是早有准备。
纽兰共和国已正式参战,特里凡离纽兰本土十万八千里,就算是离得最近,由盟友控制的军事基地都在数千千米外,纽兰远征航空对只能背水一战,也只有拼死奋战,才有一线的希望。
23日夜间的这场战斗,就足以证明纽兰远征航空兵的斗志。
在来势汹汹的帝国空军面前,纽兰远征航空队非但没有退缩,还主动出击,而且投入了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