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历史学院又不是没人发过这些期刊,比如说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他在《自然》和《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可是各有一篇,完全符合本校的博士授予标准。
俗话说得好:政治历史不分家,历史物理不分家,物理音乐不分家,音乐警务不分家,警务外交也不分家。
青年大学习,我行,你也行!
亚瑟告别了备受鼓舞的斯诺后,便打算出门拦一辆出租马车匆匆赶往高尔街上的伦敦大学。
一般而言,像是教务长这样的职位并不需要遵守太过严格的上下班时间,学校的公务对于亚瑟这样习惯了各种鸡毛蒜皮的高级警官来说,也远远称不上繁重。
如果说稍微值得亚瑟花点心思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学校给他安排的几门课程了。
第一门是学术委员会极力要求的自然哲学课程《论电与磁》,还有一门则是他主动请缨的英国史课程《从诺曼征服到汉诺威王朝》。
这两门课当中,自然哲学课安排在星期二,历史课则安排在星期四。
至于你问,亚瑟更喜欢上哪门课?
我只能回答你,今天是星期四。
伦敦大学教室里弥漫着羊皮纸与橡木课桌混合的气味,亚瑟将粉笔抵在黑板上,他此时正讲到金雀花王朝与《大宪章》的关系。
“由于约翰一世在布汶之役中战败,加之常年与法国作战导致其违反封建惯例,横征暴敛、到处搜刮,他不仅在17年内征取了11次盾牌钱,还发明了各种诸如动产税、商税、教会税之类的苛捐杂税。英格兰贵族的不满情绪也在此时达到了顶点。
当时,约翰王曾经试图以2万马克的价格,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强行嫁给贵族杰弗里·德·曼德维尔,按照国王的要求,倘若曼德维尔拒绝接受,那么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全部归国王所有。
威廉·德·福兹的母亲被国王索要5000马克,否则就得接受他指定的再婚对象。吉尔斯·德·布里乌兹的哥哥和母亲被活活饿死,后来又被约翰一世以复职的名义,要求缴纳9000马克。
罗伯特·罗斯只是想拿回自己被侵占的土地和城堡,结果被要求向国王缴纳2000马克的税金……”
相较于亚瑟的电磁学课程,他的历史课程明显更受欢迎,尤其是当他说到“无地王”约翰一世的离谱事迹时,就连后排打哈欠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
“愤怒的英格兰贵族们忍无可忍,于是联起手来开始对抗国王的掠夺与压迫。叛军由三分之二的英格兰贵族组成,贵族联军在1215年5月17日占领伦敦,并在伦敦市民的帮助下挟持了约翰一世,逼迫他签署了《大宪章》……”
亚瑟说到这里,话锋明显顿了一下。
因为按照近几十年英国时兴的历史学纲要,在讲完《大宪章》的过程后,总得来上一句:自《大宪章》开始,英国彻底奠定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宪政民主传统,随后的与罗马决裂、17世纪内战、光荣革命、对抗乔治三世和1832年议会改革等等,都证明了英国的宪政制度不是近现代的产物,而是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而正是这些传统构建了英国独一无二的历史……
还有诸如什么,正是由于进步派贵族辉格党人长期坚持与保王派贵族托利党人和专制君主进行斗争,才形成了英国现在的宪政体制等等,巴拉巴拉一大堆听起来貌似正确,但却经不起任何推敲的辉格史观废话。
尤其是在伦敦大学这样的辉格党前进基地,这样的论调在历史课堂上更是被反复提起。
虽然亚瑟是在伦敦大学受的教育,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有多喜欢此类辉格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