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用着很满意哈,安利给自己的太子,刘据尊重爸爸,读了,但他有其他爱看的。
尊君,但对王权没有限制;注重尊卑,提倡礼乐教化,也重视宗族情谊,大家和平一点,友爱一点,打打杀杀做什么,oveandeace;不重变革,而要求守文的谷梁传。
如果说公羊的理论可以做决狱的武器,主张大义灭亲,那么谷梁就很萌了,不要打仗,不要变革,修德就好,大家都是血缘亲人,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心里话。
未来的汉文帝低头送走周勃,深感有些人就是转不过弯来。
其实卫太子读谷梁无错,谷梁提倡的那些修德保民、不兴战事的理论本就是彻儿要下一代做的。得到“武”字的皇帝想要在他的时代将能打的仗都打完,能平的诸侯也被推恩令拆解成无数个琐碎小国,集权和变革已经完成了。
上位的太子只需要顺着父亲开辟的路走下去,但他的任务是把路填平休养生息,让饱经战争的民众喘息,重视宗族,使推恩之后的诸侯放心。公羊与谷梁的交替,在某种意义上确实适合未来的大汉。
但太早,也太快了。臣下的知觉是很敏锐的,在帝王与储君之间,有差异的并不仅是书本,依附于他们的臣子也会泾渭分明。两边的臣子争论,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父子间的关系。
刘恒发愁地盯着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一见自己那个孙子,又思索未来事,彻儿的臣子,有几个能在父子两代人中完成转变,那些酷烈的法吏,又会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将要行修德之策的太子
虽然公羊和谷梁在很大程度上有思想一致性,但不一样的地方也太要命了,这种主张上的差异,决定了父子臣属的不同。
跟随刘彻的,是变革、事功、重法的臣子,而刘据身边围绕的是“宽厚长者”,这群人可太恨酷吏了,而汉武帝作为当朝天子,毫无疑问,他身边的臣子占多数。
矛盾就很明显,太子和朝中大半人的主张都不一样,等他上位了大家offer都没了,日子还过个什么劲啊。
不过刘据只是要守文,又不是要杀人,很多大臣也就是不那么被重用了而已,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心理准备,慌的是那些酷吏。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武帝用酷吏,他们便可以借着武帝的势横行朝野,卫太子却不会给他们借势,到那时,从前行过的事,都会变成反戈的剑。
一场长久的、针对卫太子的行动开始了,刘彻不舒服,常融跟他说太子面有喜色,太子见皇后,也被说成与宫人嬉戏。
李氏外戚为储位挑战太子的威信,帝王近侍为未来败坏君主对儿子的印象,臣子们因派别袖手旁观,重重因素交织,直至酷吏完成他们的谋划。
而后,巫蛊事发。
天子环视左右,只见沉默的百官,心头涌上新的怒火,巫蛊事时,这些人也如此沉默,看着与他们主张不同的太子被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