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南军的兵马,怎么会出现在山海关内!”
没有人能回应黄台吉的怒吼。
他们一连进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山海关西面的西罗城、以及北翼城、南翼城几乎打烂。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
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
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关城东西修建有罗城,分别为东西罗城,东罗城处于关外,西罗城处于内。
南北又修建有翼城,外围修建有稍城,前呼后应,左辅右弼,构成犄角,共同拱卫主关城。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黄台吉采用重炮轮番的轰炸,步兵成群的进攻的战术,从三点同时进攻,甚至让蒙古的骑兵都下马参与进攻,压制城墙上的火力。
同时将围困宁远的兵马也调来了不少,从关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
南翼城那边,明军的水师徘徊在侧翼,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展开兵力。
西罗城的守军顽强,同时凭借着城中作为支援的骑兵,一时间也难以拿下。
东罗城进攻的部队只是牵制作用,因此也没有多少的战果。
但是北翼城的进攻一直都很顺利。
在鏖战了多日之后,黄台吉下令关外分遣一支部队从关外进攻北翼城,两面包夹北翼城的守军。
北翼城的防线很快便陷入了崩溃之中。
但是就在他们即将要攻破北翼城的时候……
靖南军的兵马,出现了。
与靖南军兵马一起出现的,是那连绵不断的铳炮声,还有嘹亮的天鹅音。
山海关内的明军骑兵趁势出击,北翼城外的攻城部队遭遇大败,铩羽而归。
最终的结果,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攻城战众,他们在山海关关城的下方丢下了将近六千人的尸体,却没有存进。
黄台吉的质问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不过在收兵回营之后的黄昏,黄台吉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阿济格带领的东路军攻破了莱州府的昌邑,通过当地的俘虏和百姓了解到。
前不久,一支打着靖难军旗号的兵马一路急行,从南面过莱州,似乎是往登莱方向行军而去。
“该死的陈望。”
黄台吉一把揉碎了手中的军报。
关城之内的这支靖南军,无疑正是那支前不久经过昌邑的兵马。
陈望早就预料到他会进攻关宁,也预料到单凭关宁的兵马难以守住,所以提前派兵前来。
靖南军的这支兵马,乘坐着海船从山东一路远洋而来。
黄台吉的猜想并没有错误。
清军云集大军八万余众,将孔有德等三顺王麾下善于攻坚的兵马都从山东调走。
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怎么可能瞒过靖南军情报司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