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谁,在钱尚书提出贾瑛之后就开始反对了——也不必在意是谁,总归每一个被提名的人,都会有人反对,没有一个人是既能顺叔情又能合嫂意的。
十六冷笑一声:又来又来!次次如此!倒好像宝玉年轻便是原罪了!
遂他语气平平地开口问下头站着的宝玉:“贾爱卿今年贵庚?”
宝玉不疾不徐地开口:“三十有四。”
额!这他妈就尴尬了,人家都过了三十而立了,再以年纪问题攻讦他,实在是站不住脚!
刚才第一个以贾瑛年纪太轻为由,开口反驳钱尚书提议的人这下子恨不得把自己缩在地缝里,但是心里头依旧是不服气的:小白脸!武将长着小白脸!三十多岁了还这么一副青葱水嫩的样子,不要脸!臭不要脸!
所以,宝玉这么多年来每次被提起总是不被忽略的年龄问题——似乎已经不是问题了?
再开始客观地看待贾瑛此人的资历与能力,除了卫阁老这样为怼而怼的逢贾必倒之人,朝中官员大部分摸着良心表示:贾瑛,他还真有资格被提名太子太傅一职!
不是所有武将都有西进护送使团顺便抓细作、背上练兵顺便开疆拓土、南下继续练兵发现一年三熟的早禾这样的能力和运气的。
诚然还是有一部分人觉得贾瑛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他和陛下年少时候的情谊使得陛下很多时候给予贾瑛别人所没有的机会,但是他能够抓住机会并且在任职每一职位期间都妥善周全、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甚至更超过预期地完美完成任务,这是他的运气,运气也是能力的一种。
不过……
“贾将军之父乃是工部左侍郎、其嫡出兄长如今亦是翰林学士,若说吴统领需要避嫌,那么贾将军是不是也……”这位发声的人倒不是卫阁老那边的,而是武将中对吴涛更抱有好感的人。
谁知道,吏部尚书王策再次出列:“启禀陛下,本月初,吏部便收到贾政贾侍郎的致仕折子和贾珠贾学士请外调的折子,内阁审核之后,被您留中了……”
哗!
朝中绝大部分人不相信贾政和贾珠有这样的政治远见,能够在月初的时候就预料到今天的情况,所以他们提早做出的决定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身为荣国府殷勤的林阁老给这他们的提醒;其二……则是陛下给他们的暗示。
但是所有人将心比心,若是林如海也有争一争太子太师的意思,便不可能好心提醒贾政与贾珠——殷勤又如何,只是女婿而已,又不是亲子。
这么深思下去,数十年如一日前期假正经后期一门心思真正经修桥铺路修堤坝研究工具的贾政和在翰林院低调不出彩的贾珠显然是——嘶!
【总不能够是人家府里那个奔一百岁的人瑞老祖宗指点的吧?不可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