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脑补一番,只觉得这一定又是陛下要给贾瑛开个后门了,却低估了二十多年来不张扬的贾珠贾学士的政治素养,他当年好歹也是二甲头名,怎么可能真的是个庸才呢?
那么太子太师是否就确定了是礼部尚书周世安呢?太子太傅是选吴涛还是选贾瑛呢?太子太保的人选又该是谁呢?剩下三少虽然次一点,可是好歹也是正二品的职位啊,该举荐何人担任呢?
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吵出结果的,于是从这一日散朝起,京城再次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其中不乏一些官员多年前的似真似假的黑料又被人翻出来。
宝玉身上的黑点并不多,但是扛不住他背后有一大家子啊,幸好荣国府和宁国府早早分了府,荣国府大房和二房当初分家也闹得声势浩大,不然要用宁国府那一堆破事来攻讦贾瑛的人还真不在少数。即便荣国府大房二房分了家,但是也有‘我不听不听,分家不分府的就得连坐连坐一同被追究责任’这样的掩耳盗铃顽固派;更多的人则是还打算拿贾瑛上朝第一天就被御史参了的罪民做文章,虽然他当朝自辩证明清白,但是就真的没有不妥之处吗?他放任后宅女眷东奔西走,甚至直接外宿异地,还借一管事之手行商贾事,积攒钱财鼓动粤省女子抛头露面出门做活,实在是有搅乱纲常之罪!
不得不说,这一点确实戳中了大部分男人的心理。
从前,宝玉被人说纨绔的时候,他是半点不介意的,但是这一次,因为预料到会有人拿黛玉说事儿,攻讦自己——这是他所不能忍的,故而他打算反击。
十六相当支持宝玉这么做,在他看来,好兄弟就是性子太好了,人家说他多少是非了,他都当做没听见。这一回这些长舌公踩了宝玉禁区,十六已经很多年没看到宝玉这么认真严肃地和自己说话了呢。
“行啊,暗卫手里头这些人的黑料一抓一大把,你去取了用就是呗。”十六如今也不是全不用暗卫的,虽然他不赞同控制暗卫的方式,但是从亲爹手里接过来的担子,要是真的不用了,暗卫四部的人还以为陛下对他们有什么意见呢。所以十六这么多年来干脆改了改暗卫的职责,从原本的不论什么都监听,改成监察人家有无贪污受贿渎职等等,相当于暗地里的御史了——再不必日日连墙角都要听从前还偶尔需要色诱暗杀官员(宝玉腹诽:老皇帝真的半点没有君王的仁道)的暗卫们如今已经感激涕零。
“陛下信任,但我也不能逾矩了,这样吧,您就干脆直说了,哪几个可以放手搞,哪几个还得留点面子回头继续使唤的,叫我心里有个底!”
然后君臣二人嘀咕一番,基本达成共识,把火力重点放在卫阁老一系之上,也是在后头给黛玉泼脏水泼得最凶的那群文官。
一时之间,京城天天有新闻,有花边新闻也有,击鼓鸣冤的新闻也有,乱成一锅沸水。
贾萌出门去文会的时候也免不了被人讽刺几句,好在他性子稳重,有理有据地驳斥对方,倒是叫那个仗着年纪大,早贾萌一科的举人差点吐血。
回头贾芽听说了这事儿,一蹦三尺高就想去找人算账,被他亲哥按下去了:“凭你?先有本事出府参加一些无病呻吟的文会再说。”贾芽确实没有机会,因为荣国府里头怎么敢有人议论自家娘亲的长短,不想活了么?
好在黛玉她们在庄子上,远离风暴中心,整日吃吃喝喝赏赏花。
……
人人都以为,贾瑛就算要伸手使绊子,对付的也该是竞争力最强的吴涛,可是谁人想到,没过几天,吴涛从南边递过来的折子也到了——人家!也要!致仕!说自己年老体迈,要乞骸骨!
再有对同僚年龄不清楚的官员马上去兵部打听——蛤,原来当年的浪里白条吴涛也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了?
这下好了,贾瑛最大的竞争对手都退出了,还有谁能和他争太子太傅之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