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1942风起南洋 > 第174章这个办法好

第174章这个办法好(1 / 3)

“子弹我们新上了生产线,熟练技工也基本到位。产量会再次提高,尽力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李衡在总结会上承诺道。

至于产量是多少,他不用说,也没人没眼神的来问这么机密的事情。

这么长时间,众人倒也很信赖这个平时说话不多的“二当家”。

李衡说提高就是提高,说解决就是解决。

事实上也是如此。先锋军的弹药危机早就出现,李衡也早就在着手解决。

有了一条生产线,就可以仿造出一条。

机器可以仿造,精密核心零件可以从美国进口。这年代大部分生产线都用不着那么多机器设备,很多都是靠人工。经过了一年多的培养,李衡已经着手培养起了大量熟练工人。

“这个办法好”华罗庚在听旁边的郑百年的讲解,不由拍手叫好。

李衡答应给出版他写出来的堆垒素数论,他接受了李衡的邀请,在大战还没有平息的时候就来到了先锋军地盘上。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缺少熟练的工人,只能把动作分解,尽力让每个工人只负责几样,这样熟能生巧,可以学得更快一些。”郑百年笑道。

“就像是数学不断分解,然后再组合一样。哈哈”华罗庚爽朗笑道。

“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郑百年解释道,“很多工人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化的动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一种产品或者换一种零件,可能就没法达到效果了。比如拧螺丝,这个产品上需要拧三圈半,换一个产品的螺丝就算是一样的螺丝,可能要拧四圈,这之间就能产生差别。这样训练出来的工人上升空间就受到了限制,在被动接受的大量产品面前受到的影响更大。”

“哦”华罗庚沉吟道,“有点道理。”

郑百年笑道“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李将军说的。”

他直接背出了部分李衡的话,包括那个拧螺丝的例子。他也不是很明白,自然不知道李衡是有感而发。

解放后的华夏人才稀缺,就连工人也少的可怜,苏俄支援了工业项目,华夏却苦于没有那么多熟练工人,至于能通俄语,跟苏俄人交流学习的人就更稀少了。苏俄人也留着一手,并不会手把手的交给你,他们操作几遍,能看懂就看懂,看不懂还要埋怨你笨。

最新小说: 我要赔钱去修仙,我真不想当首富 重生高三:这一世翻手为云 冥王出狱 镇国神龙 恋她 离婚带娃上综艺,总裁前妻悔断肠 官场巅峰:从痛打办公室主任开始 花都政途 八岁萝莉找上门,孩子她妈是校花 九阴九阳合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