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千古一帝的备选,华夏数千年帝王里争一保三的存在,汉光武帝也被誉为最完美的帝王人选。
陈青兕低念了一句。
除了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以外,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
迄今为止,登泰山封禅的帝王,不过三人:祖龙始皇帝,打出大汉雄风的汉武帝,以及重拾汉家河山的汉光武帝。
除了大涨帝王声威以外,武皇后的操作也亮瞎了所有随行文武大臣的眼睛。
她利用孝道一说,说服了李治,执掌祭地亚献,正式在文武百官以及各方诸侯面前,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争取了超凡的政治资本。
天皇天后,二圣同朝,也开始变得理所当然。
陈青兕在后世每每涉及这段历史,他都忍不住感慨,武则天确实敢做敢想,她这位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女皇,确实极有手段。
现在看着手中的信,陈青兕才知道武皇后对封禅的谋划,竟如此早。
武皇后最大的问题就是骆宾王笔下所写的“地实寒微”。
作为先帝的才人,长得又是狐媚像,并无母仪天下的气度。
别的不说,只是外貌入门,武皇后都不合格。
这也是当初百官反对的关键,即便是在当任皇后期间,干出了一点成就,也未能获得过多的赞誉。
但封禅过后,满朝文武就无人质疑武皇后的身份了
若非她在李治死后,欺负自己的儿子,倒行逆施,无人会将她的丑事提出来说。
封禅是一个坎,迈过了,武皇后的政治地位就稳固了。
拿信的右手,忍不住微微使力,陈青兕从来不否认武皇后的厉害。
一个女子能够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时代能够取得她这样的成就,当真是了不起。
只是她并不是皇帝的最优选
陈青兕找到了火折子,点燃了手上的信,看着随着火焰消散,化作黑灰的纸张,目光灼灼。
这一次,可不能让你一鸣惊人了。
陈青兕细细想了想,然后研磨动笔,打算写了一篇破高句丽疏。
陈青兕并没有写如何出兵攻打高句丽,如何在军事上战胜高句丽,而是针对军事袭扰,经济封锁,外交分化,舆论煽动等方面对付现在的高句丽。
高句丽有两大优势,其一、城高而险。高句丽的建城都是依山而建,辅以从华夏学来的筑城工艺以及防守技术,易守难攻。其二、他们统治东北四百年,跟东北的鲜卑、秽貊、靺鞨等部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常以高句丽盟友的身份协助高句丽而战。这些生活在山林里的渔猎部落皆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时常出现在唐军的补给线上,增加唐军的压力。
正因为这两大优势,造成了当年李世民的退兵
但相较起来,高句丽的弱点也不少。
首先就是大莫离支渊盖苏文弑君摄政,尽管他成功抵挡了唐军成为高句丽的英雄,却也改变不了他铁腕统治给高句丽带来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