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下限更重要
后世人常说,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集大成者。
从这个理论上,后人衍生出来了一个结论。
——最后那个王朝,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封建时代的天板级别,进无可进,几乎不存在能更进一步改良的部分。
但有一点,是有争议的。
便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事件:九子夺嫡,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不立储君、不立嫡长,转而立之以贤的制度。
这个制度好不好呢
理论上,确实是封建时代最好的。
因为嫡长这个东西,前者是彻头彻尾的血统论,即‘子凭母贵’,后者则是长幼论。
二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立之以贤’的择优选择方式更优越、更科学。
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在政治世界,尤其是封建时代的政坛,科学与否、优越与否,往往并不是最优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太祖高皇帝刘邦晚年,难道看不出太子刘盈儒弱、三子刘如意更优秀,更有能力
若是放在两千年后,那个华夏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最后继承皇位成为‘汉二世’的,还真就未必不是刘如意!
但最终,刘邦并没有一意孤行,废太子刘盈,立赵隐王刘如意。
有人说,这是因为刘邦忌惮太子刘盈背后的吕氏外戚,以及与吕氏牵连甚深的朝堂内外公卿百官、功侯贵戚。
也有人说,是那四个隐居商山,号‘商山四皓’的先秦博士,让刘邦意识到了太子刘盈的不凡,这才打消了废储另立的念头。
还有人说,是萧何、张良等一众元勋功侯,一致反对刘邦改立刘如意,这才保下了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位。
可事实上,作为汉家的开国之君,刘邦真正考虑到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以上说法当中的任何一种。
——吕氏
连嬴氏、项氏,都被太祖刘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连韩信、彭越等功臣,太祖刘邦都下得去死手!
吕氏又如何
他吕氏再怎么功勋卓著,能比得上淮阴侯韩信
再怎么势力庞大,能打过坐拥天下的嬴秦,亦或是霸王项羽
——商山四皓,那就更扯了。
四个先秦博士,在太祖刘邦面前,能得到合理范围内的礼遇,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
说难听点,太祖刘邦每把那四个老爷子一脚踢进臭水沟,亦或是拿他们的帽子撒尿,就已经是尊老爱幼、礼待名士了。
至于储君废立之事,别说是四个故秦博士——便是始皇册立的七十博士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动摇太祖刘邦分毫。
——萧何、张良等元勋功侯
这种说法倒是有一点可能。
作为开国之君,刘邦对于萧何、张良等元勋功侯的意见,一向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还是那句话。
储君册立,不同于寻常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