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这里学习五年,如今七国之乱已经到了末期。韩非,作为韩国的王子,你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也是情有可原。”荀子和善一笑,接着摇头问道:
“那么你学到什么了吗?”
“学生认为,治理国家不仅仅依靠儒家的仁治思想,更要有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一旦有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相对于国家革新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韩非想了想道。
“可是,法的建立,注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你能接受得了挑战吗?”荀子说道。
对于韩非这个性情跳脱的学生,他是非常喜欢的。
从自己儒家体系里领域出另一套法学思想,实在天资聪颖。
法学糅合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大成,实在很难想象将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冲击。
“学生不惧挑战,只怕救不了韩国,救不了受苦的黎民百姓。”韩非目光坚定。
“若是你潜心修学,未来必能成为一名大儒,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老师知道的,学生要的不是这些。”
“你若现在下山,前途未卜。或许建立万世功业,或许埋骨它方,历史的洪流很难因为一个人而改变,你的努力可能徒劳无功。”
“那只是因为那个人不够强,无法强大到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同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学生所追求的“法”是公正的,这也是世间唯一能够跟随历史创建新生与荣光,一同长存不灭。”
韩非的话语里有着铿锵有力的力量,身上散发着乾坤拿定的不屈意志,双眸灿若璀璨星辰,绽发着自信的夺目光芒,面庞坚毅。
“唉,你总是有这么多歪道理。作为我荀子的学生,你要干什么,老师不会阻拦你!”说不过韩非的荀子摇了摇头,面容逐渐肃道:
“在你下山前,为师最后再告诫你一句,你需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学生必定俯耳倾听。”面对这个传道授业的老师,韩非早已待之如父,虚心尊敬说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见事不妙,赶紧溜之大吉!”
“……”
说完,荀子将手中的黑棋子扔掉,无名怒火噌的一下上涨,扯皮道:“不下了!不下了!”
荀子人虽老却十分执拗,伸出一指头遥遥指着棋盘,两只沧桑眼眶凹凹陷陷,感性抽声道:
“这一盘棋等你回来,咱们再分胜负。”
“哈哈哈,老师警句,学生谨记在心。”不断笑着的韩非眼睛稍稍湿润了一下,手中的棋子无声掉落。
心想,看来这盘棋是下不完了。
随后,留下一局未下完的棋局,步履蹒跚的老人向着山下走去,明媚阳光普照大地,一位瘦小高龄老人的残影被拉扯的越来越长,越来越远……
年纪大了,最伤离别!
韩非一个人坐在山顶,任山风拂面,目光平静。
远远看着天际白云悠悠,不由站起,对着山下那道伟岸的身影遥遥一拜。
“韩国,妹妹,父王,等着我,我韩非回来啦!”
韩非低喃了一句,犹如星辰一样的眼睛重新绽放惊人的神采。
回到院中收拾行囊,韩非走在下山的路上,长亭上,一位深灰素袍的儒生青年已经等候多时。
两人视线相交,互相了然一笑。
儒生青年与韩非一样年轻,一样的意气风发,极其渴切崭露头角,作出一番大事。除了没有韩非帅以外,其他硬件条件都不在韩非之下。
“韩非师兄,听说你要下山,我特地也选择在这一天跟你一同下山,否则就不公平了。”儒生青年笑着问好。
“李斯,你的好胜心太强了,这都要跟我比,以后小心吃大亏哟。”
两个正值意气风发之年的师兄弟正站在长亭内,用酒为对方洗尘践别,各自祝福对方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