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妪,有怀里抱着婴孩、一脸焦急的妇人,还有挽起裤腿、露出溃烂伤腿的农夫。
萧谨烨的诊桌前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太医署的官医如何看病。只见他端坐在桌前,三指搭脉,全神贯注,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毫无关系。
片刻之后,他提起笔来,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一般,在纸上写下药方。
“此乃湿邪内蕴,当以藿香正气散加减……”萧谨烨一边写着药方,一边不时地向围观的乡亲们讲解病症和用药的原理,他的声音清晰而温和,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在一旁观摩的老郎中,看到英子的医术如此精湛,不禁频频颔首,赞叹道:“太医署的方子,果然精妙无比啊!”
而此时的英子这边,更是热闹非凡。
只见她手中的银针上下翻飞,如同蝴蝶翩翩起舞。有个面瘫的汉子,在被英子扎完针后,竟然当场就能咧嘴笑了,这神奇的一幕让周围的人都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英子的推拿手法更是引得阵阵惊呼。原本瘫了半年之久的孙老爹,在英子的按摩下,竟然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这惊人的效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英子的医术赞不绝口。
更让人叫绝的是,英子还特意拉了一个屏风,专门用来诊治女科疾病。
不少姑娘媳妇们都红着脸走进屏风后面,而当她们出来时,一个个都眉开眼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们摸着自己光滑的脸蛋,窃窃私语道:“英子姑娘点的痣真的一点都不疼呢!”“她说我这斑也能治好,真是太厉害了!”
李宝儿在这忙碌的场景中穿梭自如,她的身影时而出现在师父的药炉前,小心翼翼地为师父煎药;时而又迅速地奔向谨烨,将需要的银针递到他手中;偶尔,当英子忙碌得不可开交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接手几个推拿病人,手法娴熟而精准。
就在这时,一个腹胀如鼓的孩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孩子的父母焦急万分,四处求医却都未见成效。李宝儿见状,毫不犹豫地拿起三棱针,在孩子的穴位上轻轻一刺,放出些许黑血。
令人惊讶的是,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孩子的肚子就开始咕咕作响,随后排出了大量气体。围观众人见状,纷纷惊叹不已,对李宝儿的医术赞不绝口。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义诊的临时帐篷前洒下斑驳的光影。
李宝儿正低头为一位老人测量血压,她白皙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帐篷外围着一圈村民,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衫,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声音压得低低的,像夏日稻田里窸窣的风。
“瞧那闺女的手法,倒是像模像样的。”一个包着蓝色头巾的妇人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同伴,“听说是从京城来的宰相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