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页都不是“铁证”,但每一页都“足以被信”。
司命抽出一张星纹纸,缓缓写下一个标题:
《夜课风波:未确认命纹失控事故调查纪要》
他的笔锋极慢,字迹极稳,每一笔都仿佛卡在“可以被质疑”与“必须被探讨”的微妙临界上。
他写道:
“据街坊数名目击者描述,该学生在一次夜课后,与一位疑似神职人员短暂交谈后出现命纹剧烈波动,数小时昏迷未醒。”
“目前暂无明确证据表明事件与教会仪式直接相关,但据晨星社私下访问,曾有学生声称该人曾试图获取其秘诡卡,并声称‘教会能更好保护卡牌的光’。”
“我们无法判断真伪,但确实值得问一句——光,是谁的”
伊恩走到他背后,看着那一页,嘴角勾起,冷笑一声:
“你这不是新闻。”
“这是——结构诱导。”
司命合上笔盖,微笑,声音轻得像窗外雾中轻响的钟:
“是剧本。”
他轻敲纸面,语气温和,却藏着利刃:
“但我没写结局。”
雷克斯抬头,静静地问:
“你想要别人帮你写”
司命没有否认,也没有点头。
“不。”
“我想让他们……误读。”
他说话的瞬间,右手轻轻一触,那张报纸原稿纸边泛起一层若有若无的光。
那是命纹的回响——【命运系秘诡真实的谎言】正在缓缓激活。
非强效,非操控。
只是让阅读者在潜意识中略过“免责声明”,自动将“模糊的事实”拼接成“可供他人复述”的故事版本。
这不是欺骗。
这是引导。
是让整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这场风暴中“自觉写作者”的一部分。
让他们以为自己在传播事实,而事实——其实从未写完。
司命轻轻将稿纸推入“优先印刷”格内,指尖在纸张边缘停了一瞬,
仿佛在确认一枚即将发出的棋子已落入正位。
随即转身,走向窗边。
窗外的雾都,正缓缓陷入夜的胃口中。
远处的梦灯尚未点起,街道一片沉寂。
那种静,不是安详,而像是一座城市在屏息等待某种突如其来的噪音——一声破裂、一个名字,或一封没人敢印的信。
玛琳站在原地,犹豫片刻,轻声问道:
“您是在写新闻,还是在写……故事”
司命没有回头,望着窗外不断褪色的天边,只留下低而平的两个字:
“故事。”
“读者自己决定信不信。”
他的语气里没有夸张,没有预设情绪,像是早已将“信仰”与“逻辑”从文字中抽出,只留下“结构”。
伊恩倚在门边,懒洋洋地补了一句,语气冷淡而精准:
“可读者……永远爱看烧起来的。”
司命轻笑一声,眼神落在街头某个雾色里渐暗的路口,像是在挑选燃点。
“那我就先——撒一点干草。”
清晨四点,晨星印务楼的长卷滚轮终于缓缓启动。
咔哒、咔哒的节奏在沉睡的雾都里炸裂开来,像一场悄然掀起的战火,将原本沉在深巷的墨香一字一句推向风口浪尖。
那不是纸的声音,是命运结构在印刷缝隙里发出的第一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