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异端之光(3 / 5)

在此之前,那张报纸的第一版排版页,曾在司命指下改了整整七次。

他不是在写新闻。

他在排布命运。

标题最终敲定那一刻,他没有选择耸动的惊悚词汇,也没有堆砌所谓“真相”来博取眼球。

他选择了一个模糊得近乎克制的名字:

《夜课风波:未确认命纹失控事故调查纪要》

雷克斯站在他身后,盯着那行字,眼中多了一丝诧异与探究:

“你确定用‘未确认’”

司命点点头,神情平静得像在谈一场不值波澜的旧战:

“越模糊——越能传。”

“确凿会被怀疑,模糊才能被讲述。”

他在正文里设计了三段结构逻辑,彼此不重复,却层层递进,形成一种“虽无实据、却难以否认”的错觉闭环。

第一段:信息铺垫。

“据目击者称,一名夜课学生在课后,于街角遭遇‘某位疑似教职人员’,其后命纹出现剧烈波动,昏迷三小时。教会方面暂无回应。”

这段话不提学生姓名、不说明发生地点,也未使用任何明确指控语气。

但它精准地埋下一个不可证伪的恐惧核心:命纹,是可以被“某人”动手脚的。

第二段:集体投影。

“晨星社走访了数位下层夜课学生,多人表示‘曾在夜间接到自称神职者的低语告诫’,并被要求‘交出卡牌、献上光芒’等内容,疑似祷文语素。”

这段不作评价、不下定论,仅以“走访”之名构建一个“集体叙述”的幻象。

不是证明,而是诱导。

即使什么都没发生,只要读者开始问自己一句:“我有没有听见过”

那就够了。

伊恩挑眉,语气半真半戏:

“你不是在控诉教会。”

司命没有犹豫,淡声答道:

“不是。”

“我是在教大家——如何害怕。”

第三段:情绪点火。

“我们不指控任何组织。但每一位初燃命纹的孩子,都值得被问一句:

光,是谁的

火,是不是你想点的

而你的纸,是不是有人提前写好了烧点”

这段完全脱离了事实陈述,改用结构化的诗意语言,制造出一种“可群体复述”的叙事共鸣。

报纸是写给人读的。

而司命写的,是要让人讲给别人听的。

雷克斯盯着最后一行字,低声说:

“你这是把真话藏进谎言,再把谎言藏进诗里。”

司命笑了笑,像是默认,又像是自嘲。

“真实的谎言,不靠说服。”

“它靠误解。”

说罢,他将整篇稿纸最后一角轻轻画上一个命运符印,低声唤出:

“言之回路重定引导。”

一缕命纹之光在纸页边缘悄然浮现,像一束燃星在墨线中闪现。

这是【真实的谎言】的低阶干涉版本——

触发条件:阅读者完整阅读此文后,自动忽略或遗忘文中“未确认”“暂无证据”等语汇。

效果:在口头转述时,默认提取“结论”而非“语境”。

他把纸递给玛琳:

最新小说: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 华娱:从飞轮海开始 听懂动物语言:我成了警局常客 拯救后,她们赖上我了 离婚后,霸总每天哭唧唧 徒儿你无敌了 威霸九霄 败犬女主请自重,我只想当男闺蜜 我,无法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