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依《大明分封礼法》,为臣民册封爵位、分封领地。”
“君臣民共治天下。”
加起来短短的三句话,就把三大礼法纳入,并且把君臣民共治天下这一点,写入礼法之中。明确《大明礼法公约》的性质,是皇帝与臣民约定。
群臣对于这一点已经不能说是满意,简直就是狂喜了。
当今皇帝的这个表态,让他们感觉自己,也成了大明的主人。
他们齐声称颂,为大明有这样的明君而欢喜。
甚至还有人道:
“臣以为大明不但由太祖开创、成祖奠定,还有陛下重制礼乐。”
“应当把这点写入总则,确定以后的皇帝,必须由陛下的子孙继承。”
“如此方能彰显陛下的功绩、断绝宗藩异心。”
这番话语,是把当今皇帝和太祖、成祖并论,并且要把大明的帝系,彻底留在当今皇帝这一脉。
群臣对此是赞同的,因为他们对太祖、成祖的观感实在称不上好。认为与其推崇二祖,还不如推崇当今皇帝。
而且以当今皇帝这几年生下的众多子女来看,帝系也没有转移的可能,还不如尽早定下来。
他们对此纷纷附和,认为皇帝有直追二祖的功绩,应该写入礼法公约。
朱由检听到他们的话语,简直有些受宠若惊了。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现在的功绩能和太祖、成祖相提并论。
为了避免成为笑话,他坚决拒绝道:
“朕刚登极三年,内忧外患都未平定,有什么资格和太祖、成祖相比呢?”
“众卿不必多言,若是朕的功绩足够,后人自然会把朕写入礼法内。”
“若是功绩不够,现在写进去也会被移出来。”
拒绝了这些臣子的提议,认为自己还不配。
群臣见皇帝如此冷静,有的暗暗钦佩。
更多的则是叹息,因为他们确实想把当今皇帝写入礼法内。
那样以后的皇帝就会都属于当今皇帝的子孙,他们可以拿着祖制的名义,逼迫以后的皇帝遵守礼法公约。
可惜皇帝没答应,认为功绩还差得远。
这让一些大臣更坚定了建功立业的心思,希望和当今皇帝一起建立功绩,把重新制定的礼乐,完全传承下去。
大明君臣在其乐融融中,结束了这次会议。
——
会后,朱由检特意留下了刘宗周,向他道:
“若是掣签选举法试行成功,那么府议会、省议会,很快就能建起来。”
“省议会成立之后,国会的成立也就迫在眉睫。”
“不知先生筹办到了哪一步,能不能及时建立国会?”
刘宗周看着皇帝,慢吞吞地说道:
“陛下先前决定二十年建成国会,如今又为何如此急切?”
“臣以为国会之设,应当按部就班,按照定下的计划来。”
“若是操之过急,恐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