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其去登州为官,其实就是张方平和司马光安排的,让他走个过场的任命。
甚至,在最初的计划里,苏轼都不需要到登州上任,在路上就会有旨意将其召回。
就像司马光最初去陈州上任。
这都是象征性的任命,就是为了给将要提拔的人镀金,使其具备拜任某个重要官职的资格。
但,赵煦在中间横插一脚,让司马光真的到了陈州上任,也让苏轼在登州这一待就是将近四年。
苏轼听着,连忙奏道:“能为陛下效命,是臣的荣幸!”
这是实话。
假若司马光上任陈州,属于暴露他个人的短板,让天下人失望。
那么苏轼这一任登州,却是给他大大的加分了。
在他上任前的登州,因吴居厚在京东路可持续的竭泽而渔,于是钱都进了赵官家的封桩库!
老百姓穷的都榨不出油水了。
那时候的登州,民生凋敝,百姓疲惫,就连官府的府库都没什么积蓄!
而如今的登州呢?
户口至少翻了一倍,官府府库,堆满了黄金、白银、交子、布帛。
数十个船厂,欣欣向荣,上千艘渔船,停满了码头,三个大型晒盐场,源源不断的生产着海盐。
来自高丽、辽国甚至日本九州的商船,往来不息。
特别是随着辽、高丽停战,整个高丽半岛和半个日本甚至大半个辽国,都成了登州商品的后花园。
在李资义、耶律琚、耶律永昌等国际友人的帮助下,登州的商船,在今年开始,就可以自由出入辽国、高丽、日本九州的港口,从事贸易。
登州港,于是成为了整个东海、渤海区域最大的商业港和商品集散地。
自然,苏轼在登州的声望也就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将来青史之上,苏轼治登州,恐怕会和西门豹治邺一样的传奇。
于是,苏轼也就因此,有了拜相的资格!
是的!
他只要再去其他路,任一次路转运使或者经略使。
回朝就必拜六部尚书/侍郎,然后顺理成章的拜任执政,甚至直接宣麻拜相!
当然,这是正常的展开。
但问题是,赵煦知道,苏轼不可能让故事正常发展。
就算苏轼愿意,赵煦也不愿意!
真让苏轼拜相了,他指定会整一个大活出来。
以其性格,搞不好,就是一场党争。
到时候,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所以,赵煦微笑着,对苏轼说道:“朕从来攻必赏,过必罚!”
“学士有功,朕自当赏赐!”
“说吧!学士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赏赐?”
“只要是国法允许,朝廷条贯有的,朕无所不允!”
说着,赵煦就轻轻的掂了掂手里的钓竿,然后抓起一团放在饵料盘旁边的酒米,抛入湖面,开始打窝。
他的眼中,也随之闪现着期待的神色。
他知道的,苏轼这条鱼,肯定会咬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