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东京国际车展。
当京城汽车的展台亮出“bestchinesecar“的英文标语时,欧美记者们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直到倭国自动车研究所公布测试数据——“京驰-200c”的nvh静音性能居然比同期本田雅阁高了2分贝!
《华尔街日报》的标题充满酸味:《社会主义乡镇企业如何造出媲美美利坚品质的轿车?》
而德意志《工业周刊》更直接,在封面放上约瑟夫和刘建国的合影,标题是《老师与学生:世界汽车格局正在改变》。
一周后,《汽车世界》杂志突然刊发一篇爆炸性报道——《实测数据存疑:京驰-200c真实性能调查》。
文章作者田中浩二声称,他们在北海道测试场进行的对比测试中,京驰-200c的百公里加速比厂家数据慢了1.2秒,油耗高出15%。
刘志远在早餐时看到这篇报道,牛奶杯“砰”地砸在桌面上:“小鬼子这是输不起!”
刘建国却慢条斯理地剥着鸡蛋:“去把测试部的王工叫来。”
三天后,京城汽车召开新闻发布会。
技术总监周明当众播放了一段视频:同样的测试车辆,同样的北海道测试场,在倭国汽车工业协会监督下,京驰-200c跑出了比厂家标注更优的成绩。
“我们欢迎全世界任何机构监督。”周明推了推眼镜,“但请用同一把尺子量人量己。”
“京城汽车集团”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的当晚,京城汽车市场部灯火通明。
营销总监杨立新盯着实时舆情监测系统,红色曲线正在陡峭攀升。
“……京驰打脸日媒……已经冲成了眼下最火的新闻。”年轻的实习生小周兴奋地报告,“……雅虎网上我们的回应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了!”
刘志远却皱着眉头:“舆论热度只是一时的,关键是怎么把关注度转化为销量。”他转向新媒体运营团队,“立即启动'真实车主证言'计划。”
第二天清晨,一则名为《我的京驰200c:两万公里真实记录》的长文刷爆天涯论坛。
作者是粤省某出租车司机老赵,他用详实的加油记录、维修清单和几十张照片,证明自己的京驰200c实际油耗比工信部数据还低0.3l/100km。
“最狠的是这段。”杨立新指着文章末尾的视频——老赵用相机拍摄的加速测试,0-100km/h比官方数据快了0.5秒。
报道引发的风波意外催生了首个国产车粉丝群体。
沪海车主陈明在天涯论坛建立了“京驰车友会”,他在还论坛上传了一张318国道拍摄的照片——京驰-200e越野车与丰田陆地巡洋舰并驾齐驱穿越怒江七十二拐。
帖子标题是:《五万公里无任何毛病,国产车照样玩越野!》
更震撼的是宝县车主林晓东提供上传的短视频:他的京驰-200c被失控的集装箱卡车侧面撞击后,b柱仅轻微变形,全家安然无恙。
视频最后是特写镜头——车门依然能正常开合。
“以前觉得安全靠铁皮厚薄,”林晓东在论坛说道,“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结构力学。这车,真牛!”
……
七月的第三周,“京城汽车”全国4s店的订单系统集体爆单。
“昨天一天接了87个订单!”燕京王府井旗舰店的销售总监李娜嗓子都哑了,“现在订车要排到明年三月了。”
最夸张的是宝县特区某高科技公司,一次性订购了团购100辆“京驰—200c”作为员工年终奖。
老板马明辉在签约仪式上说:“我们要支持夏国智造!”这句话被y视《新闻天天播》引用后,又引发新一轮订购热潮。
财务部总监老马带人连夜加班核算:仅七月份的销量就达到1.2万辆,创下国产中高级轿车单月销售纪录。
更惊人的是订单结构——顶配车型占比高达65%,完全颠覆了“国产车只能卖低配”的行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