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统一寰宇,车同轨,书同文,打造了我炎黄文明大一统之初创,打下了我华夏版图之根基,乃千古一帝;汉武帝更是北击匈奴,打出了咱们炎黄子孙的血气、傲气、勇气,拓土开疆,巩固了整个民族大一统的认知,可与始皇帝比肩,《大渊日报》不过是实话实说,又没有任何夸耀,怎么了?”
赵清虎几句话,一下子,整个茶话会安静了。
大郎等人,更是瞪大眼睛看着自家老爹。
就是顾凌轩,都投来了奇怪的眼神。
“咋了,两位千古一帝都是我们迷人的老祖宗,别说是实话实说,就是夸耀几句,有何不可?”
赵清虎莫名其妙,几个娃娃,今日脑袋是锈逗了?
“可是---”
大丫开口了,可书上不是这么说的啊。
可话到嘴边,她又闭嘴了,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
赵清虎乐了,“始皇出,天下一统,自始皇之后,历代君王,敢安居一隅,偏安一方者结果如何?汉武唐宗之后,才有了汉唐故土,老祖宗们打下的这万里疆域,是我炎黄子孙的根基,是民族的基石,后世子孙,谁敢丢失汉唐故土而不知耻;雄主明君,谁不想着尽复汉唐之土?敢不为此,殚精竭虑?”
众人沉默,从赵清虎说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似乎跟书上批判的,有点不一样啊。
始皇残暴,汉武穷兵黩武,甚至是被骂成了独夫,便是太宗,那也是杀兄逼父,不是好东西啊。
怎么到了老爹嘴里面,就成了迷人的老祖宗了?
不仅如此,最近《大渊日报》上,对秦皇汉武的吹捧,也有点过头了吧?
不少大儒,都去堵《大渊日报》的编辑部了,而且写文章,要批判,可惜,一篇都没有刊登出来。
别人不知道,顾凌轩几个,能不知道这些消息?
不用说,肯定是自家老爷提前去打过招呼了。
否则,让那些儒生吹捧秦皇汉武,真的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实际上,大家还是想错了。
此一时彼一时,赵清虎也没花多少力气,就是让《大渊日报》的编辑部,给了一些有奖征文而已。
儒生们,还是很懂得变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宣扬什么。
眼下大渊皇朝四面开疆拓土,谁他娘的,还不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当然,赵清虎也不是闲得发慌,没事找事。
关键是,出海、经营草原、开疆拓土都需要人才。
说句不好听的,是需要读书人!
光靠百姓,士兵,的确能开垦海外土地。
但是太慢了,需要读书人,需要官员去管理,需要有组织进行开垦,如此才能提升效率。
利益,加上秩序,最后再来点强有力的军队,事情就能成功。
不仅仅是赵清虎对这件事情上心。
宏丰帝,满朝文武,如今都是开发海外的支持者。
左右丞相两人,对此最是积极。
毕竟,宏丰帝一朝,他们两个当宰相时间最长。
其中左相被拜相足有十二年时间,右相虽然时间短一些,也有将近十年。
宏丰帝在位期间,完成的开疆拓土,战争胜利,他们两个在史书上,都是能跟着沾光的。
这可是身后名啊,走到了左右丞相的位置,他们无比在乎。
对于开发海外,迁徙开垦的事情,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若是事情能在几年内盖棺定论,大渊皇朝国土面积扩大哪怕是一半,他们在历史上的位置,绝对能往上提升好几个台阶。
更何况,太子殿下说了,那澳洲、美洲,沃野何止万里之地啊?
真要是全都拿下,成为炎黄子孙的故土,不说比肩诸葛武侯,总不能比唐初几位贤臣地位低吧?
后来人,提到这段历史,岂能不提他们二人?
唾手可得,触手可及的千古流芳啊,谁不心动?
朝廷有了基本上的共识,
不仅如此,这一次回来的商会,早就已经传出消息,他们要跟着朝廷船队,第二次大规模出海。
海外不说有金山银山,但是,有些地方是真的富有,他们不拿金银当财富的。
你能想象,他们把金银做成饰品穿身上,戴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