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前那场秋雨浸润的招新夜仿佛还在眼前,外国语学院院学生会的办公室里,九月翻看着新成员们提交的工作周报,油墨未干的字迹间透着青涩与朝气。彼时面试时紧张到攥皱报名表的双马尾学妹林小满,如今已能条理清晰地记录部门例会;那个能用三国语言朗诵诗歌的男生陈铭,正戴着蓝牙耳机与留学生社团联络,牵头策划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方案已经修改到第七版。
这些新鲜血液的融入,让办公室里的打印机轰鸣声都带上了跃动的节奏,也让即将毕业的大四成员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窗台的绿萝在暖黄色台灯下舒展着新抽的嫩芽,叶片上还沾着不知谁洒下的咖啡渍,仿佛也在为这场蓬勃的更新欢欣鼓舞。
走廊尽头的公告栏悄然更换了内容,换届选举的通知用烫金字体写在深蓝色卡纸上,宛如平静湖面泛起的第一道涟漪。距离十月二十八日的换届大会还有两周时,关于候选名单的议论便如藤蔓般在学生会内部蔓延生长。
放学后的午餐时间,食堂的卡座区便成了消息集散地。餐盘里的意面渐渐凝结成块,几个干事压低声音讨论着:\"听说这次换届早就内定好了,咱们就是去走个过场。\"
\"秘书部的周莉居然要当主席?上次部门联办活动,她连设备调试的突发状况都处理得磕磕绊绊......\"角落里,外联部的几个老干事用刀叉狠狠切着牛排,金属碰撞瓷碗的刺耳声响,仿佛也在宣泄着某种不满。
九月夹着餐盘路过时,特意放慢脚步。作为纪检部成员,她比谁都清楚这些传言背后的暗流。周莉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大三学姐,此刻那个总是扎着低马尾、说话轻声细语的女生,或许正坐在办公室里,用裁纸刀仔细修整着竞选海报的边角。
九月记得去年晚会筹备时,赞助商在活动前三天突然撤资,周莉连夜联系三家校外机构,手机通话记录密密麻麻列满两页。最终,周莉用汉英日三语方案打动了国际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甚至争取到双倍物资赞助。但这些深夜的焦灼与坚持,外人却鲜少知晓。
\"九月学姐,你觉得周莉学姐真的能行吗?\"宣传部的干事小吴抱着相机拦住她。九月低头抿了口水,玻璃杯中冰块碰撞的清脆声响里,她想起周莉总在策划案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每个细节:红色代表紧急事项,蓝色是预算节点,绿色则标记着需要跨部门沟通的部分。
\"换届不是选英雄,\"她斟酌着措辞,目光扫过食堂墙上悬挂的往届主席合影,那些意气风发的面孔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而是看谁能把零散的齿轮组装成精密的机器。就像我们纪检部核查考勤,靠的不是铁面无私,而是让规则成为所有人都信服的齿轮。”
随着选举日临近,办公室的氛围愈发微妙。外联部的部长李然在例会上突然将铅笔重重敲在会议桌上,震得水杯里的茶叶上下翻滚:\"秘书部的预算分配完全不合理!为什么文艺部的经费比我们多两倍?\"
文艺部部长王悦冷笑一声,指甲在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那是因为我们要办国际戏剧节,设备租赁就是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