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又继续说:“当今朝堂风气败坏,法纪废弛,高层多有尸位素餐之人!
哪怕是最顶级的官员,也有违法乱纪而不自觉者!”
听到这里,院中的士子齐齐哗然,旁边看热闹的刘教谕脸色大变!
白榆正要接着往下讲,就看到大部分士子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一点拖泥带水都没有。
而且走的速度很快,眨眼间就出了院门,消失不见了。
白榆迷惑不已,大明的读书人不至于如此怕事吧?
不是说读书人最喜欢针砭时弊吗?不是说群情愤激的士子聚集起来,连大员的轿子都敢掀了么?
白榆又看向旁边刘教谕,“这什么情况?”
刘教谕颤抖着说:“你我素来无冤无仇,我也不曾得罪过你,你为什么害我!”
白榆更迷惑了,斥道:“别血口喷人!谁害你了?”
刘教谕惊恐的说:“你刚才说什么朝堂风气败坏,又说什么高官尸位素餐,难道不是直指严首辅和严党?
你想标新立异,你想出风头刷声望,你不要命,都可以!但你不要连累无辜的其他人!”
白榆:“......”
看看,什么叫口碑?才说几个负面词,别人就自动代入严嵩和严党,这就叫口碑。
说明严嵩父子和严党的名声,已经烂的无以复加了。
另一方面,众人如此害怕,也说明了严嵩父子的狠辣。
别的首辅被人批评了,可能就是一笑了之,或者把人贬官流放,一般没有性命之忧,这就是大部分遵循的政治底线。
但严嵩父子不同,是真会把人弄死,不弄死也是往死里弄。
反过来又导致,严嵩父子口碑越来越烂,就像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想到这里,白榆忽然发现,被这些人误会没什么,但要被严党误会就闹心了!
他连忙对着院门外大喊:“同学们不要误会!我要批判的是左都御史周延,你们千万不要联想到别人!”
白榆的随从们也纷纷冲了出去,把走掉的人都追回来。
不多时,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一些人。
白榆竭力的向众人解释,自己所要指责的不是严嵩和严党,真的是另有其人。
“我们的周总宪以老病为借口,连续四十三天不上衙,却又不肯辞官!
这难道不是尸位素餐、败坏风纪吗?尤其可耻的是,他自己还是风宪官之首!
所以他的问题很恶劣,第一,左都御史带头不遵守纲纪,何以纠察别人?
第二,如果老病到无法正常理事,却又不肯辞官,这说明贪恋权位,这样的人何以为风宪官之首?”
刘教谕松了口气,原来白同学确实没想讽喻严首辅,自己这小命保住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