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随着南衙旨意不断发出,此次封爵的局面也渐渐明朗了起来。
如张议潮、张淮深、高进达、李商隐、崔恕、陈靖崇、斛斯光、尚铎罗、马成、张昶、郑处、安破胡、张武、曹茂、王式等十五人获封了世袭降等的郡王。
李阳春、窦敬崇、刘英谚、韩正可、杨信、陈瑛、王思奉、张淮澄等二十四人都获封世袭降等的国公。
郑畋、王建、王重荣、邓俨、刘松、谭凯等三十六人获封世袭降等的郡公。
获爵并得到世袭降等资格之人,合计便是这七十五人,其中还有二十七人属于追封,其子嗣降等袭爵。
除去他们外,刘继隆还封了七十名县公,一百多名县侯和三百多名县伯,以及五百多名县子和一千二百余名县男。
这些获封爵位之人,所获的并非世袭降等的爵位,其中大部分都是追封,其子直接袭爵。
但等袭爵之人离世,爵位便废除了。
这群人基本都是与刘继隆从河西走出前往陇西并建立基业,继而战死的将士。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早已阵殁并没有子嗣留下,所以只是追封。
饶是如此,实封的官员也在一千四百余名官员左右,使得户部对于百官俸禄度支增加了六十多万贯。
好在这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世袭降等的官员,只要熬个二三十年,这些拥爵之人便会先后离世,为朝廷甩掉这个大包袱。
只是经过这次封爵后,洛阳城内拥有爵位者,不说随处可见,但每个衙门总是能有几个用爵之人。
哪怕只是最低等的县男,品秩也是从五品上,朝野九成以上官员都需要向他作揖。
昔年刘继隆所承诺的富贵,眼下已经实现,而封爵过后,刘继隆还令人专门往这群封爵的官员府上告诫他们,提醒他们不要为非作歹,倚仗权势欺负百姓。
只是这番话,又有几个人能听进去,刘继隆便不太清楚了。
他承诺的他已经做到,若是有人结党营私,触犯律法,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想到此处,刘继隆缓缓睁开了眼睛,而此刻已经是封爵后的第三日。
坐在他面前的,赫然便是等群臣拜礼过后才前来拜见他的张议潮。
“陛下果然没有虚言,如今的天下相比较旧朝,确实可称太平。”
“只是如今北有胡虏,南有群蛮,而中原大旱洪涝不断,倒是需要陛下勤勉理政,才能将天下安定。”
张议潮看着眼前的刘继隆,眼底满意之色难以隐藏,同时也对他要面对如此复杂局面而充满了担忧。
若是他能年轻二十岁,兴许他能帮助这位陛下,将这些繁杂的事情梳理清楚。
可是他已经七十有五了,便是走路都需要扶着人,更何况理政呢
若非刘继隆恩典他可以随时乘小舆出入宫中外廷,他恐怕连走到此处都费劲。
想到这里,张议潮眼底从满意与担忧,渐渐转变为惋惜。
他的变化,刘继隆看在眼底,而他则是伸出手主动为张议潮倒茶,同时笑着说道:
“朝政确实艰难,但只要耗费心力,始终能将朝政抽丝剥茧的理清。”
“郡王要好好照顾身体,起码要看到天下彻底安定,某汉人重振武功才行。”
面对他的这番话,张议潮摇了摇头:“臣老了、恐怕是看不到了……”
他这番话不是搪塞刘继隆,而是他确实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不过能在去世前看到天下安定,这也足够令他释怀了。
他自河西举义兵,为的就是想看到河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