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船只(2 / 2)

她高声鼓励着同伴们。

自从村里实行集体生产后,妇人们头一次有机会参与生产管理。

李秀兰因为做事麻利、头脑清楚,被推选为临时带头的。

“秀兰姐,你说咱们这么干,秋后真能多分粮食吗?”

一个年轻媳妇小声问道。

“那当然!”

李秀兰信心十足。

“你看山东东昌府试点的地方,那边的人都说,产量至少能比往年多三成。”

“集体干活,能用上更好的农具,修更好的水利,还能互相帮衬。”

她抹了把汗,望向远处正在修建的新水渠。

那是县里派来的工匠和村民们一起修建的,完工后能灌溉上千亩旱地。

在过去,这样的大工程想都不敢想。

顶天不过是哪家的地主老爷组织几十个人修一修水渠,还只能是地主老爷自己家的田能用。

现在,大家都能用上这些水渠呢。

这边的情况也没出人意料,青石子倒是明白,越是生产艰难之地,反而越能推广的方便些。

反正大家都种不出什么名堂,倒不如跟着红袍军干,至少能不饿肚子。

山西的一个小山村里,情况却不太乐观。

“凭什么把我家的好地和张老五的薄田算一块儿?”

青石子抵达的时候,正好碰见这一幕。

陈二狗怒气冲冲地在村口嚷嚷,身后跟着十几个同样不满的村民。

当地民部官吏耐心解释。

“集体生产就是要取长补短,好地薄地一起种,按劳分配......”

“放屁!”

陈二狗打断他。

“我祖上留下的好地,凭什么让别人沾光?”

“还说咱红袍军心里只有百姓。”

“你们这些当官的,就是变着法子盘剥我们老百姓!”

人群中响起附和声。

尽管民部官吏反复解释集体生产的好处,但像陈二狗这样固执的农户依然不在少数。

他们宁愿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也不愿尝试新方法。

这样的变化青石子也不曾意外。

自古以来,田产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一块好田,要祖祖辈辈养出来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这片风沙遍地的黄土,喃喃开口。

“里长,他们当总归会明白的。”

“等集体生产完成推广,接下来,我们就能开始真正的远洋了。”

转机出现的突兀,一场持续半月的大旱席卷北方,平原县的庄稼眼看就要枯死。

李老汉蹲在龟裂的田地里,老泪纵横。

“完了,全完了......”

他喃喃自语,手指颤抖地抚摸着干枯的麦苗。

他们不是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往年遇到这种灾年,除了等死别无他法。

尤其是昔日在大明朝廷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更是让人绝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完蛋,我被公主包围啦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一人两兽修仙,你来搞笑的? 玄镜高悬 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我靠避凶天赋苟道长生 穿成农夫,从服徭役开始进步 寒门枭士 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