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当老爷。
事实是从来就没有不变的世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
如大明立国之初,北方人口稀缺,为了站住脚跟,需要建立大量的卫所和藩国,迅速的扩充人口,有了充足的人口,才能站稳脚跟。
到了永乐,卫所已经繁衍了两代人,一家几个儿子,五十亩地分家后,一个儿子分到十亩,接下来就是卫所士兵逃亡。
十亩的土地耕种,还需要交税。
对士兵而言负担太大。
社会的问题已经变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自己搞出的方法,就算不是最好的,也绝对是有利的,至于日后怎么样,当然是根据实事求是来变化。
“两成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
周世明知道自己必须说话。
王信摇了摇头。
自己已经算好了,对于商人而言依然大赚,只不过相比兔毛川的做法,在单于地区的新做法,无疑让商人们少赚了。
少赚就是亏本。
商人一个个面露难色,看到众人的神情,王信一脸无语。
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怎么着了。
要不然商人有主动性了。
为了自家的东西,谁都会变得主动,这是人性。
至于别人的东西。
用起来没人会心疼的。
不用白不用,还要打包带走变成自己的才好。
东西成为了自己的,立马变得宝贵了起来。
所以对商人们的态度,王信心里有准备,也是为何先来见台吉们的原因。
自己连台吉们都搞定了。
单于地区的路,自己为商人们打造的平坦,有本事别来。
见王信态度坚决,周世明退了一步,主动道:“商行准备一成,一成足够了。”
生怕王信拒绝,周世明又说道:“天成那边也成立了商行,那边的土地一寸都没有分出去,招募的人只为他们放牧。”
“他们那边必败。”
王信毫不犹豫道。
众人愣住了。
无非就是农奴模式罢了。
拼成本。
自己这边的牧民虽然背负了二十年的利息,可拼搏了二十年之后,土地和牛羊的财富依然是归属于牧民们的,商行最后只剩下采购权,而且是同等条件下的采购权。
而天成那边的商行,王信当然没有忽视。
“诸位要明白一件事。”
王信严肃道:“我们的一切,是建立在军队打胜仗之上,而不是为了赚钱之上的,没有军队打胜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自己建立大同西军,乃至关外的商业模式。
目的在打胜仗。
天成那边从上到下都是为了捞钱。
双方的根本目标错了。
王信并不放在眼里。
越反动越弱小。
他们招募的农奴,乃至于被他们吸血的兵丁,怎么会愿意给他们卖命打仗?
甚至敌人来了,他们欢迎都来不及。
至于他们受到了牵连如何。
没人会在意。
反正一开始,他们就是输的一方,大不了还是个输罢了。
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