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正在小憩。”方世鸿再是纨绔也明白面前的这个人,绝对是应该礼待的大人物。他赶忙走上去,拿出方家独子的仪态,深鞠一躬,问道:“敢问尊姓大名?”
“姓王,单名安。”王安微微一笑,稍欠身表示回礼。
“原来是王掌印大驾!”方世鸿赶忙又拜道。“久仰久仰。”
王安点点头,然后直奔主题道:“有旨意,请方首辅出来接旨吧。”
“快请进!”方世鸿一面摆手将王安请进来,一面招呼老管家去把自家老头子叫醒。
“老爷!”老管家门也不敲,推门就进。皇帝有旨,怎敢怠慢。
“干什么?”方从哲已经醒了,但冬天的暖炕总是那么留人,所以没有尿意的方从哲仍旧微眯着眼睛仰躺着思考。
“王掌印带着圣旨来了。”老管家的言简意赅地说道。
“快!朝服!”方从哲得空了喜欢舞剑,因此还算得上年老体健,所以听到管家的话,他一个挺身就坐起来了起来。
穿好朝服之后,方从哲来到院子里,对着王安先行了一个礼:“见过王掌印。”
“见过方首辅。”王安还礼,然后从衣襟里掏出一张写着旨意的纸。“有旨意!”
颁给官员个人的旨意,是不需要把全家人都叫出来的。像这种没有用印盖宝的旨意,甚至可以提前让不领旨的人回避。但方世鸿没有离开,因此也就陪着父亲一起跪了。
“方首辅,事情已经过去了,朕还要用你,现在立刻来弘德殿。钦此。”这道旨意的简单得只有一句话,但专门派出王安亲自来宣,足以见得皇帝对首辅的恩宠。
“臣谨遵圣谕!”方从哲磕头谢恩,捧接过旨意,然后将之递给方世鸿。“找人裱起来。”
“是。”方世鸿郑重点头的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老爷子终于复职了。
——————
弘德殿建于永乐十八年,位于乾清宫院之西。初名雍肃殿,于万历十四年改今名。
弘德殿为南向殿,殿前有斜廊,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三间,明间辟门,两次间为槛窗。前接抱厦三间,南向设御座。
作为乾清宫正殿的肘腋之庭,其用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明朝最高权力的现实状况。
弘德殿初建时,成祖爷将之定为平常召见臣工之处。不过实际上,成祖爷基本没怎么用过这个地方。因为直到永乐十八年腊月,成祖爷才将监国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爷及群臣从南京迁至北京。然后从永乐二十年三月起,成祖爷接连发动了第三、第四、第五次亲征。期间太子继续监国,不过办公的地点在文华殿,弘德殿也就一直沉寂着。
永乐二十二年,六十五岁的成祖爷在北征返京的途中龙驭上宾,仁宗爷正式入主乾清,弘德殿才开始有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