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风起北美1625 > 第412章 黑土与热血

第412章 黑土与热血(1 / 4)

1639年8月24日,下午三时,“远望-3号”和“远望-4号”一前一后驶入西营港(今石狩港),映入眼帘地便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两艘运输船正在装载粮食,在吊杆的起吊下,一筐筐刚挖出未久的土豆和干沙土(用于土豆运输途中的防潮)被运上甲板。

这些土豆个个饱满,表皮还带着北瀛岛特有的黑土气息,在午后阳光中泛着淡黄色的光泽。

“这批粮食要赶在上冻前运到辽海拓殖区,要不然,那边的滞留的移民可要断粮了!”码头港务人员站在船边,手里攥着一份货物清单,不时地催促搬运的工人加快速度。

今年,北瀛岛可以说是风调雨顺,既无“白灾”,也无旱灾,再加上四年前开始培育的诸多耐寒作物的成效显现,整个拓殖区预计将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粮食大丰收。

仅新川地区(石狩川平原)的土豆产量就达到四万吨,理论上就足够养活两万五千人一年(如历史上爱尔兰那般极端依赖土豆的情况下)。

而整个北瀛岛的土豆产量预计将超过八万吨。

再过半个多月,各地种植的谷物类作物也会陆续成熟收获,届时,粮食产出规模亦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早在两年前,随着本地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北瀛岛除了进口少量稻米外,已不再从外面大规模输入粮食,从而大大减少了白银的流出速度。

而到了去年,北瀛岛则开始小批量地向辽海拓殖区和东江镇供应粮食。

转瞬间,十年过去了。

十年前,这座岛屿还是一片荒芜和凄凉,只有少数阿依努人部落在此渔猎,采集浆果和块茎食物。

而如今,北瀛岛已成为新华在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粮仓和移民中转基地。

十年前,第一批移民踏上北瀛岛时,迎接他们的是漫长的寒冬、贫瘠的土地,以及可怜的农业产出。

现在,北瀛岛的农田规模已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展到一百九十万亩(后世,北海道耕地规模超过1780万亩),并且还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粮食产量不仅足以养活岛上十五万人口(含部分阿伊努人),还能大量外运,用于支撑其他拓殖分区的开发和建设。

除了土豆,北瀛岛还广泛种植大麦、黑麦、燕麦等耐寒作物,而且在诸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不断试验下,成功培育出了适应寒冷气候的玉米和小麦。

在临海(今钏路市)的试验田里,农官们还在尝试培育和改良从河北引进的大豆,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当地的农作物种类。

“十年前,咱们吃的是鱼干配野生块茎,现在,顿顿有面饼,还能吃上炖土豆。”一些老移民坐在田间笑着说道,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这日子,以前在大明想都不敢想!”

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口的日益增多,也催生了北瀛岛工业的萌芽。

在青岭(今钏路市东北十二公里钏路町)和黑石(今美呗市)的煤矿区,数以千计的矿工正挥动铁镐,将漆黑的煤块从矿脉中凿出。

这里的煤矿虽不如新洲本土的规模大,但足以供应北瀛岛日常生活和基础工业的需求,甚至还能向海东拓殖分区输送部分煤炭。

“这焦炭烧起来没烟,比木炭强多了!”一名铁匠铺的学徒推着独轮车,将刚运到的煤炭倒入炉膛,火焰顿时窜高,映红了匠人的脸。

而在贵德(今纹别市)的金矿,淘金工人们正用木盘在溪流中筛选砂金。

最新小说: 年代文首富的恶女娇妻重生了 1980:我有一口灵泉 宦海狂澜 从女子监狱走出后,全球震动 仙门娇女在七零当团宠 重生警花的狗,屡破大案震惊全国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妙手乡医 美警生存实录:以德服人 恶雌娇软,全大陆雄性失控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