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黄金产量也不如本土金沙河那么高,但却为北瀛拓殖区提供了相当部分的财政支持,用于本地区的各项民生事务和移民工作的推进。
除了煤矿和金矿,北瀛岛的基础工业和手工工业也在蓬勃发展。
在临海的造船厂,工匠们正忙着打造中小型的桨帆船和内河平底船。
这些船只不仅用于拓殖区内的中短途物资运输,还承担移民转运和海上拓殖的任务。
而在临海和开平堡(今函馆市)的鲸油作坊里,工人们正将熬炼好的鲸油倒入木桶。
这些鲸油不仅是上好的照明油料,还能制成蜡烛和润滑油,远销日本、朝鲜和大明。
各个沿海城镇,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每年加工腌制的渔获数以万吨,不仅供应本地区十余万移民食用,还大量贩卖至日本和朝鲜。
北瀛岛的工农业基础的不断夯实,也让新华在该地区的拓殖行动有了坚实的后盾。
“没有北瀛岛的粮食和渔获,库页岛、海东以及黑水三个拓殖分区的发展便无从谈起!”
除了供应粮食,北瀛岛还是新华最大的移民中转站。
每年都有一万二千到一万五千名来自大明辽东、山东、朝鲜、日本的移民在此短暂停留,随后被一艘一艘专用移民船拉回新洲本土。
而在军事上,以北瀛岛为依托的数艘新华武装舰船已经能对朝鲜和清虏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我们北瀛岛拓殖区纸面上的实力尽管看上去已然很是强大,但对于遥远的吕宋却有些鞭长莫及呀!”
位于永泰城(今札幌市)东侧的官厅里,总管整个北瀛拓殖区的两位大佬--齐永泽和卫仲龙正就刚刚收到的有关吕宋的情报而争执得面红耳赤。
四月,西属菲律宾殖民当局为了消除潜在的统治威胁,缓和濒临破产的财政危机(西班牙人通过赊销的方式欠下华商大量债务,粗略估计为180-200万比索),悍然发起一场针对华人的“大清洗”运动。
短短十天时间,马尼拉城附近的一万余华人遭到屠戮,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就连襁褓中的婴孩亦遭残忍杀害。
当侥幸逃出吕宋,返回广东、福建的华人哭诉西班牙人暴行时,却并未引得大明朝野的过多关注。
福建巡抚沈犹龙接到吕宋华商的求告信后,以“海外衅端,不宜轻启边衅”为由,不予任何实质性行动。
崇祯帝正在为清虏肆虐北方而头疼不已,收到此讯息后,也仅批示,“吕宋远在海外,夷夏之防,不宜劳师远征。”
至于大明海域的“话事人”郑芝龙则趁机收拢闽粤海商,以提供海上保护为借口,扩大自身势力,进一步垄断海上贸易,试图成为事实上的“华商海上保护者”。
至于出动战船,对西班牙人采取军事威慑,以保护寄居吕宋的数万华人,则没有任何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付诸于行动。
正当所有人以为,此次西夷屠华事件又会以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那般为世人所漠视,最后无声无息地湮没于历史尘埃当中。
却不想,新华驻大明全权代表、辽海拓殖区负责人钟明辉闻讯后,于六月上旬,不顾诸多下属的反对,组织了十余艘武装移民船,携两百辽海自卫军和四百武装屯丁杀向了吕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