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雨后春笋(2 / 2)

一时间,学界讨论的热点甚至暂时从书的内容本身,转移到了这“空前绝后”的序言组合上。所有人都明白,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成为了一个学术事件,一个象征。

然而,当学者们读完全书之后,才明白自己之前多么的狭隘,目光又是何等的短浅!

《古文尚书疏证》并非因为有了这四位大师的背书,方才能够立足于世。

恰恰相反,四位大师能够为此书作序,才是他们的荣幸!

于是,学者们的讨论,又转向了这本著作本身。

各大高校文史专业的教研室、教授办公室里,话题的风向一夜之间就变了味。

“老张,周硕那本《疏证》你看到第几卷了?”

一位教授端着茶杯,在走廊里拦住同事,眼神里全是血丝,显然是熬夜啃书的结果。

“别提了,”被称作老张的教授摆摆手,一脸痛苦并快乐着的表情,“第二卷还没啃完,我这笔记都快记了一本了!好家伙,他这哪是写书,这是在修长城啊!证据垒得那叫一个严实,你想找个缝钻进去反驳都找不到地方!”

年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们更是叫苦不迭,却又兴奋异常。

“导师说了,下学期组会就专题研讨《疏证》,每人负责梳理一卷的论证逻辑……”一个博士生在论坛上发帖,“有没有同病相怜的兄弟?组队取暖啊!”

楼下瞬间盖起高楼:

“+1,导师原话:周硕教授已经把路铺到这种程度了,你们要是还走不明白,趁早转行!”

“我们导师更狠,要求我们模仿《疏证》的体例和论证方法,去考证另一篇古文的真伪……哭了,学神的世界是那么好模仿的吗?”

学术期刊和媒体更是闻风而动,评价之高,令人咋舌。

最权威的《历史研究》罕见地为一本新书刊发了长篇专论,标题直接就是:《考据学的巅峰:论〈古文尚书疏证〉的方法论革命》。文章里写道:

“……周硕教授此书,非惟结论确凿,其考据方法之精密、论证结构之严谨、逻辑链条之坚固,已臻化境,足为后世法……此书出,则《古文尚书》公案,可谓彻底了结。”

《文学遗产》的评论则带着点意味深长:“《古文尚书疏证》的出现,让许多以前靠着模糊阐释和宏大理论吃饭的学者感到了恐慌。它用近乎‘暴力’的实证告诉我们:学问,终究是要拿证据说话的。”

就连给普通知识分子看的《读书》杂志,也用了整整一个专栏来讨论这本书,标题起得相当吸引眼球:《一本劝退了99%读者的书,为何正在颠覆学界?》。

一时间,以《疏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课题申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古文尚书疏证〉引书考》、《周硕考据思想研究》、《从〈古文尚书疏证〉看考据学派方法论的转型》……光是看这些论文标题,就能感受到学界被这部巨著激起了多大的研究热情。

而所有引用了这本书的论文,似乎都凭空多了一层底气,仿佛引用了它,就站在了方法论的正确高地上。

京大文学院的那份破格教授聘书,此刻在所有人看来,不再是破格,而是实至名归,甚至觉得京大这便宜占大了!</p>

最新小说: 倚天之崆峒门徒 国术!大宗师 我只想练武变强,你们却要逼我杀人 华娱:从五哈开始的娱乐圈之旅!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我的技能又变异了! 叶军浪苏红袖 枭龙出山 凡骨的女主 荒野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