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92章 送钱的福王世子来了【第二章】

第292章 送钱的福王世子来了【第二章】(2 / 3)

“哪怕……哪怕大兄因怒斩了皇弟,朕……朕亦不能过问大兄所做之事。”

张嫣真的震惊了,没想到身为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开口竟说了这么一句话语。

张嫣整个人都呆了,师明更是身体颤抖不停,很想双手捂住双耳,任谁听了这句话语,都会莫名惊慌恐惧,刘卫民更不会想到自己大舅哥会说了这么一句,就是听了,他也只会怀疑是否听错了,当然了,他也不可能听到这些话语。

……

若不是与一帮海贼折腾了大半年,他或许不会恼怒魏忠贤,大半年看起来他获利无数,可回头去看,他根本就是亏损无数,三千门炮,以一门炮千斤来算,一斤铜可造大明劣质铜钱一千五百枚,也就是价值一两五分银子,千斤炮即一千五百两银子,但是铜炮并非是纯铜,而且战船也绝不是都是千斤炮,以神宗大帝号来说,最下面的都是些一千五百斤重炮,中层则是八百斤,最上层四百斤,西方炮与大明炮的标准其实差不多,都是以圆形铅丸重量为标准,大明用斤,英格兰用磅,因为铅丸是圆形,后来就以“磅”定型了口径,这种标准更为合理,刘卫民知晓,今后的炮弹也将不再是球星,锥形炮弹才是未来的主流。

弹丸决定口径,炮的重量决定射程,炮越重,炮身就越长,炮口越厚实,承受火药量越多,射程也要远上许多,大明福船身子宽阔,尽管跑的慢,但却更加稳重,炮身若短,因为船底是尖的,担心重心会向船身外侧分散,故而炮重且炮长,射程更远,杀伤力要大上不少,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他用的都是前装炮,而不是子母炮,射速不行。

自倭国、西夷手里购置的铜,大明缺铜,一斤铜可价值一两五分银,可倭国、西夷却没这么贵,炮铜又不是纯铜炮,再加上三千门炮还有一些是费了老鼻子劲的钢炮,实际上他只是花费了不到两百万两,可这也是白白扔出去的钱财。

南下江南的登莱水师,留给江南的舰船改造不需要钱财吗?工匠们不要饷银?木材随意他砍伐,但砍伐的人得付工钱吧?绳索需要钱财吧?

仅南下一年,足足亏了超过三百万两,苏禄、安南扣了一百多万两,孔府扣了几百万,再加上贴补、拆借给撤离的二十万辽东百姓,贴补给山东灾民,一年来全白干。

酒楼不赚钱,田地不赚钱,钱庄还赔了几十万两,炼铁炉子除了得了无数炉渣外,也是亏损,亏损的原因,还是造炮造枪之事上,炼铁炉子都亏损了,石炭厂能不跟着亏损吗?若非有商贾存银,若非他私扣了些银钱,或许早就支撑不下去了。正急得痒痒呢,魏忠贤还想分一杯羹,如此还能让他满意、高兴?

希望内库能将银钱存入他的钱庄,魏忠贤不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好了,原以为他只是担忧钱庄动用了内库银钱,到时亏了内库本钱,可在他与一干人等讲解财物报表时,竟然得知了不仅仅户部欲要弄个钱庄,他魏忠贤同样也要弄个,顿时让他感觉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非他将孔府钱财搬入了内外库,两家怎么可能此时有资本开设钱庄?又何来的资格与他竞争?

典型的搬了石头砸自己脚,恼怒之下,对魏忠贤也没了什么好的态度,为了省一些钱财,军装计划只能暂时往后推延,只能先设计出来扔在那。

授课暂时结束,临近年关,学堂也放了假期,除了沈允婻等一干管事和小宦官先生们依然留在学堂,整个学堂并无多少人,刘卫民从京城返回后就与媳妇儿住进了刘家寨中,开始了他的玻璃镜事业。

玻璃镜并非很难,难的是材料的获取,司礼监掌握着兵仗局的火药厂,也就是王恭厂,而王恭厂虽还在京城西城,至今也未迁移出了京城,主要还是朝臣们的反对,认为王恭厂乃大国重器,配制火药工匠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王恭厂若搬出城墙外,担忧外敌一旦侵入北直隶,夺了王恭厂,以厂内火药破城,皇帝大舅哥最终也同意了王恭厂不动,只是将火药搬出了皇城,每隔一月,厂内库存的火药就会送入刘家寨。

大明王朝火器虽多,使用火药并不是很频繁,自个的火铳质量太差,军卒又不善于保养,动不动就炸膛,也没几个人愿意私下里乱玩,别人不玩火药,幼军却整日乒乓乱炸,这让魏忠贤很是上火,火药配制也是要花费银钱的。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