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173章 仇视匈奴

第173章 仇视匈奴(3 / 4)

从上帝视角看,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国家对粮食贸易进行垄断;而国家的垄断与民间商贾的垄断所不同的是:国家的出发点永远不会是利益,而是稳定。

与此同时,原本被天下所有粮商赚去的粮食差价,自此将全部落入少府口袋中,哪怕一石只赚五钱,那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如今汉室人口近二千八百万,户二百万;其中还有二十多万户农户的农税,是交给彻侯勋贵的。

另外,关东至少也有50-80万户农户,是不对中央缴纳农税的——诸侯国民,农税上缴诸侯王;而诸侯王只需要将其中三成上缴中央,以为‘贡献’即可。

但粮食保护价,并不会因为你是彻侯封邑的租户,或是诸侯国国民而差别对待——只要你有粮食,卖到少府,少府就收!

只要你有户籍证明自己是汉人,那你想买粮,少府就给你卖!

如今汉室可耕作土地将近二万万亩,年产粮六万万石;只要其中一半能在少府手中过一遭,少府就能从中获利十五万万钱!

汉室去岁的农税收入,也才不过十二万万钱!

少府去岁大体收入:赋,也就八万万钱而已。

至于粮食的储存成本,或许就是将这些粮食暂时放到各地的粮仓,依旧给仓吏发放俸禄——无论粮仓有没有存量,仓吏都是要拿俸禄的。

不严谨的说,粮食专营所产生的储量成本,实际上是几乎没有的;或者说,无论粮食专营与否,各地官仓的维护成本原本就已经存在。

而百姓也将在此事上收益——相较于往年七十钱卖出,九十钱买入的巨大差价,少府区区五钱的差价,绝对在百姓的接受范围之内。

简而言之,粮食保护价,其实就是将粮商从产业链中剔除,有国家来充当‘中间商’的角色;将粮商原本获利空间的大部分让还给百姓,其余的小部分落入国家之手,用来获取‘微薄’的利润。

——百分之六的利率而已,后世银行的利息也不过如此,在封建时代已经很良心啦~

至于被踢出产业链的粮商对此会不会有意见,则完全不在刘弘考虑范围之内——懂事的,改行卖别的东西去!

不懂事儿的,爷们儿可就起帝陵警告了!

一个陵邑制度,便足以让商人阶级在汉室抬不起头,更枉论影响国家大策了。

粮食保护价政策,在刘弘透露出强烈的对外战略态度之后,毫无疑问的在廷议中三读通过;自此,少府就将多出一个专门负责买卖粮食的部门。

部门的名称,刘弘都已经替田叔想好了:治粟都尉!

光从这个名字,就足以看出刘弘的野心,以及对该部门的期待——原本的历史上,治粟都尉这个官职的首次出现,是在武帝朝。

历史上第一位治粟都尉,大名亦是如雷贯耳——桑弘羊!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