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给组长提高了公分,表现出了差异,让下边的学徒们有个努力的目标。
也是在这期间,王言的第二份报告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出来。相比起第一份报告,第二份报告造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更大的。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能够被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二则是报告中的内容。
照比第一份报告,第二份报告中说的情况,明显是干大发了。毕竟先前还是刚要开始干,并且在附近取得了一些成绩,紧接着就干到了县城,在县城开铺子了,并且木匠队伍也扩大到了几十人。
还说什么县里要找专家来帮忙,在大队打一口水井,又要来专家看看这边能不能种果树,种什么样的果树。
至于王言在信中写的十分美丽、热闹的陕北春节,则是无人欣赏了,人们只关注着王言在插队的地方,带着所在大队的人们想尽办法的搞发展……
“王言在不在?”
陈邮递将自行车停在白店家具铺门口,扛着一麻袋的信走了进去。
“在呢,言哥在后院呢。”一个正跟人介绍家具的姑娘回了一句,便就又专心的给人讲解家具的各种不同了。
陈邮递跑到了后院,就看到了王言在那弄着纸在画图,不时的还要喝上一口罐罐茶。
“王言,又是一麻袋。”他将那麻袋放到了王言身边。
“都是同志们的支持啊。”王言笑着说道,“你说同志们这么热情,给我送了这么多的信,我也没办法一封一封的回,更加回不起。”
陈邮递八卦的问:“我听说还有人给你寄汇款单呢?”
“是啊,说是给我们大队打井用的,哪用的到么。”
这就是成名的烦恼了,全国各地都有人给他寄信,有人询问他那边要怎么做才能带领所在的地方发展,有的写上计划问他可不可行,有的人鼓励他,有的人支持他,有的人跟他说心里话。
他这边都这样了,人民日报那边更是热闹。以往虽然很多人没有数,但总也知道人民日报不是那么好投的,尤其还是主刊。然而现在王言两篇知青插队报告出去,人民日报怕是已经被各地的知青写的报告淹没了去……
“真羡慕你啊,脑子活,想法多,还敢想敢干。”陈邮递感慨起来。
王言让了支烟,说道:“就是瞎折腾。”
“你就是太谦虚咧。”
“老子是天才!”
见陈邮递尬住的样子,王言笑了笑,“你看看,还是谦虚好嘛。”
两人说笑了几句,抽了一支烟,陈邮递便走人了……
临近中午时候,李奎勇、秦岭、田芳三人来到了铺子。
“言哥,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