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头。
以确是让这个艰难的问题,瞬间就容易了许多。
但如果你光靠自己想。
光是你想到这么几个点,能和这个技术结合起来,怕就是要死不少的脑细胞。
“那膝关节呢?”拉尔夫.曼继续问。
对于他来说,这些问题他很清楚,光靠自己太难解决了。
他现在很迫切下来之后答案很迫切进行下一步的推演。
不然他感觉自己年纪也渐渐大了。
很怕自己没有时间再做这些理论的研究啊。
毕竟实践对抑郁症和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对于各种理论创新的迫切感反倒是越来越急迫起来。
“我认为是150°伸展使股四头肌发力方向接近股骨轴线,这样可以减少力传导过程中的矢量损耗。”
拉尔夫.曼继续伸手在面前的纸上画着什么。
“可这样做的话,苏,踝关节的问题没法解决了呀?”
“这样会出现超伸效应的呀。”
不愧是拉尔夫.曼,问出的问题几乎都在关键点上。
但是苏神却不慌不忙地继续说着:“那就把踝关节变一变。”
“45°跖屈形成“斜撑式”蹬地结构。”
“使grf矢量沿小腿长轴传导,避免膝关节侧向力矩失衡。”
“这样就好了。”
“斜撑式?”
拉尔夫.曼继续用笔在自己名称纸上画画写写。
嘴里还念念有词:
“传统42°时侧向力矩约15n·,优化后降至8n·……”
“谢特!”
“苏,好像真的能成啊,你,你这真是个怪物!”
“还能这样,你是怎么想到的?我有时候真想把你的大脑切开解剖解剖。”
虽然是夸奖。
但这怎么听都有些哥特式的暗黑风。
“这里是解决了一个,后面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了,唉,有时候真是希望你这样的天才能更多一点,这样真的对于运动科研领域才是最大的裨益。”
“没事,我们今天一起解决。”
苏神说着,要不是害怕一口气掏出来的东西太多,而且不符合自己现在需要的运动进度,看起来有些古怪,他早就一股脑全“套现”了。
“怎么解决,时序效应呢?光是这个就不好解决呀。”
兰迪在刚刚苏神的问题这边打了个勾,但是看看另外一边的表格上还有不少没有打勾的项目。
技术难点要全部攻克才能算是形成了新的理论基础。
不然的话没有办法运用到实战中。
“我有办法。”
拉尔夫.曼刚说完,苏神就开了口:
“做三关节蹬伸的波浪式叠加。”
哈?
“不是,我年纪大了,苏,你再说一遍?”
老曼头被这个连续性的长单词整个一懵。
“传统技术中髋、膝、踝三关节同步蹬伸,导致grf曲线呈单峰型。我的设想是技术采用阶梯式蹬伸时序。”
“你说。”拉尔夫曼停下笔头来倾听。
他这样的人在搞研究的时候,如果不是苏神,就算是兰迪跟他说话,他都不会停下笔。
“髋关节:在离地前80s达到伸展峰值角速度450°/s,产生初始水平推力。”
“膝关节:在离地前50s启动快速伸展角速度600°/s,叠加第二波推力。”
“嗯。”拉尔夫.曼一边盯一边用笔头轻轻的敲着桌面。
像极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模样。
“可这样还有关键的欠缺点呀,而且这个幅度不够,没有办法解决超伸效应啊。”
“别急,关键和刚刚的地方一样,我认为是在踝关节上。”
苏神甚至自己也动手在面前的草纸上写了起来——
在离地前20s爆发跖屈,角速度800°/s,形成第三波推力。
这种时序差使grf曲线呈现“三峰叠加”特征,总冲量提升12%。
“计算模型呢,苏?”拉尔夫曼问道。
他们这些人没有详细的过程和数据模型是不行的。
这一点苏神当然知道。
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一些关键的东西和运动员们说那实在是太过头了点,听多了也昏昏欲睡,但是和这样的人……
就得交代真东西。
越有头有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