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鼎的脸色稍微有些苍白,但他自信应该没有任何人可以看出自己的憔悴,当李矩大破侯都的消息传来时他还有些不信。直到贼帅侯都的首级被送到秦王司马业的面前时,阎鼎有一种感觉,自己在密县的地位已经崩塌了
阎鼎看着城楼下的百姓,心却已经变得冰凉,阎鼎的耳朵里已经听不进任何的声音,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必须离开此地了
但是阎鼎不甘心,难道自己就这么把位置让给李矩吗就这样灰溜溜的走了吗不我阎鼎绝对不会如此窝囊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的李矩,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撼动的了
夜晚的密县难得的一片灯火通明,百姓们家家户户都在庆祝,甚至大量的流民们都加入了这次的庆祝,官府甚至向他们定量供应了救济,这让所有的百姓都暂时忘记了还有胡兵在身侧,随时有可能丧命,活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百姓也需要去麻醉自己,活着,尤其是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痛苦
李矩回到了自己的府邸,迎接他的是她的妻子卫氏女卫铄卫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卫夫人请读者允许我不叫她李夫人,而是尊重其历史名字,卫夫人,在此谢谢大家的理解了。看着自己的夫君愁眉不展,关心地问道“夫君为何如此忧愁”
李矩看着自己的爱妻,心里有说不尽的容情蜜意,这个女人自从嫁给他以来就从没有离开过自己,一路陪自己转战南北,从无怨言,自己和她一起生活也可谓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这样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也让李矩没有任何内忧,尤其是前不久自己的爱妻还为自己诞下了一个麟儿,取名充,因为战乱,担心自己有什么意外,所以才早早给孩子拟好了字,叫弘度,是为李充字弘度李充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约生于西晋末年,卒年上限不早于公元349年,下限大约在362-365年,。晋成帝时丞相王导召他为掾。转记室参军。又曾任剡县令,大著作郎,奉命整理典籍。后迁中书侍郎,逝世于任上。
李矩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搂住了自己的妻子,闻着她发上的香味,温柔地说道“铄儿,我好想你,好想好想
。
第九十六章密县的狂欢
明月和傅宣的人马已经来到了陕县陕县县境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在经过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市、陕县南部,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邙山的时候,军队发生了大规模的逃亡,3000多人的部队,一下子跑掉了800多人,其中有300多老兵
傅宣在清点兵士的时候,发现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傅家的族人,逃跑的大多数是外面新招募的,而那些逃跑的老兵也全部是以前收留下来的溃兵,让他们吃个饭站站岗还行,去打仗,长途行军,基本是不现实的。
明月下了马车,头上戴上了“帷帽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这样可以少很多麻烦明月向傅宣所在的帐篷走去,傅兰手提着一篮子吃食,傅梅背着琵琶慢慢的跟随着,一路上明月看到了士兵们闪烁的眼神,那眼神里包含着好奇但更多的是冷漠,甚至还有怨恨
明月猜想他们应该是知道此次出征长安的前因后果的,因为过程的艰难,起初招募新兵时所宣传的美好前景都被一路的险恶所磨灭了,只剩下对自己这个始作俑者的怨恨了
明月觉得有责任去问问现在军队的情况,所以才下了马车径直去找傅宣问问。
傅宣在远处看到明月的时候,本来愁眉不展的脸上,忽然展现出了欣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