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只作不知,他只是感叹公事繁忙,案牍劳形,唉,整日的与那账册、数字打交道,以前谙熟于心的经义文章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就连虬儿的功课,自己指导起来,也是有些陌生了。所以啊,他就为其精心挑选了好的私塾读书。打好了基础之后,就他送去了青檀书院去读书。半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赶回去了。
儿子一回来,就被他的母亲、妹妹围着问寒嘘暖,给他准备各种好吃食,他都挤不进去。孩子难得回来一趟,也要叙叙亲情,何必还板着脸考教学问呢他啊,就是把孩子交给书院的先生教导了,反正他这人就是个散漫惯了的,在金陵城时,薛老太爷也没怎么逼着读书的呢。哈哈,叫政兄见笑了
咦,政兄何不效法我,也给珠哥儿寻一间好书院去读书,自己也好省些心薛淞一本正经地劝说道,见着贾政一脸被噎住的神色,心中想着,自己这一番凡尔赛加推脱的话,贾政会不会在心里暗暗骂他呢啧啧,也是贾政要面子,脸皮薄,恨不得自己起个头儿,薛淞就不好意思推脱呢
可惜啊,贾政可错看了自己呢,他薛淞可不是那等驳不开脸面的人,他躲着贾家还来不及呢,还肯凑上去至于贾政回去会不会和薛王氏抱怨,大嫂王秀云会不会因此而觉着自己不帮着外甥而生气,他薛淞才不在意呢。他如今的身份,在薛家也是举足轻重的,而且他对亲侄子、侄女还是很关心的,为他们的未来做了不少规划。
有个当官,而且前程可期的嫡亲叔父,对于薛蟠和薛瑾萱,那是很重要的,薛淞相信兄嫂在这一层上能拎得清。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世事人情。
薛淞又升了官职,郎中是五品官了,而他还很年轻。当然,接下来,朝廷再给他升官就要缓缓了,侍郎这一道坎要迈过去很难,但真的薛淞也算官路顺畅,前程可期,他还年轻嘛,等得起
王子腾和贾政听到这传闻后,心中也自感慨。贾政有些嫉妒薛淞的好运道,本觉得他跟着忠孝王胡闹,必是得罪人的,会耽搁了自己的前程。贾政为之惋惜,但心底却也夹杂着几分无法言说的欢悦。咳咳,那不是他贾存周心地不正啊,确实是他们威逼着勋贵宗室们的行径,斯文扫地,有失仁义
王子腾却是看出了些门道,他看出了薛淞要和武勋们划清界限的决绝,看来他是一心要以文臣自居的,但不知这只是他个人的选择,还是整个薛家的立场,现在看来还不打紧,只是日后
他还看出了薛淞对忠孝王似乎格外的看好,不然纵使被派到了差事,也无须那么卖力。旁人都称道那是薛淞本就做事勤勉,但王子腾却感觉其人心中自有沟壑,如果他想置身事外,也不是没有法子敷衍过去的。
更让他觉得惊异的是,忠孝王经此一事,也在不动声色地改变。以往以他那严格待人的风格,怎么也不会让那应付差事的官员也雨露均沾的,但这次他的做法却大不一样。圣旨是永明帝下的不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必有忠孝王的推动,否则谁只拿赏银,谁该升官,永明帝怎么会知道
忠孝王爷转了性子,也开始笼络人心,示恩了,这朝堂,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不可预料了王子腾陷入沉思。
另一边,忠孝王对薛淞的为人处事很满意,生出了收拢他的心思,他思忖了后,不想做得那么明显,示意忠顺王先行与薛淞结交一二他,也是借此仔细考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