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顺王爷对薛淞好奇起来,这薛淞怎的就入了皇兄的眼呢,他出生薛家,那可是皇兄最不喜的武勋门第啊。就是皇兄没有吩咐,他也想去了解一番的。
手下人把打听到的薛淞的生平报给了忠顺王,听完,忠顺王爷觉得薛淞其人有些特别,他不同于那些正宗的文臣,更不像惯常的武勋子弟的例子。薛淞不是那埋头苦读之人,尤其是在他少年时,很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的薛淞,大约就是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可没想到最后能中进士当官。因为他聪明灵敏,那薛老爷不肯让他荒废,哄着他一路考上去了,这路途可谓顺畅。
但薛淞也不是那孜孜于仕途的人,这不是说他视名利如浮云,像出家人一派超然物外的模样,薛淞做事也很认真敬业,在户部能力出众,不然也不会让皇兄赞许有加了。
但他行事言谈的作风,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和自由,人家读书,从来也没有悬梁刺股,不像一些文臣说起来那么苦逼骇人。嗯,在某种方面,他与自己有些相像。只是,忠顺王心中有数,如果他不是生在皇家,未必能比薛淞做得更好,比如自己在他那个年纪,八成那功名就考不中的。
而且,那薛淞也是挺有主意的,薛家分家,就是他的坚持。而且,他确实是按照规矩办,只拿了三成产业。那东南商号当时根本就是刚刚开设起来的,和薛家早就经营多年的商铺不一样。虽然有朝廷发放的海贸许可,但朝廷又没有下旨让他采买,那才是稳赚不赔的。可是,薛淞就是敢冒这个险,可见其人是有魄力的。而且,他运道不错,手下人心地好,善有善报,居然把那海贸生意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了。
薛淞在江南等地的买卖忠顺王不知道,可薛家开在京城的芳华居可确实打开了名头。忠顺王思忖了一番,回府后就让最近宠爱的齐侧妃去芳华居买些东西,回去后把那里的情形细细告诉他。
齐侧妃带着丫鬟、嬷嬷,乘坐着华车,前呼后拥地去了芳华居。她想着自己虽然没透露身份,但那架势,那气派,谁看不出她是显赫贵人啊,芳华居的人还不把她恭恭敬敬地供起来
谁知,到了芳华居,下了车后,芳华居里倒是有人来相迎,只是态度大方,笑语盈盈的欢迎她光临,并不像平常所见之人那般阿谀奉承。伸手不打笑脸人,齐侧妃也记着忠顺王的吩咐,不敢发火。
齐侧妃进门后,发现这芳华居与其他店铺还真是大不一样,店面宽敞亮堂,货物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但摆放得错落有致,丝毫不显杂乱,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铺子里招待客人的和管事用的都是女子,齐侧妃一眼就能分出,盖因她们都穿着一样的天青色的衣裳,颜色雅致,那管事模样的另外再加件镶边的马甲。她们连头上的发饰都是差不离的,这装扮并不显奢华,但看上去就是清爽,十分齐整大方,很别致,做工讲究。
再仔细一看,那芳华居分明是三家铺子,中间是打通开来,以疏朗的花木隔开。店铺的角落里还安放着座椅小几,管事的招待她们一行人坐下小歇,奉上精致的茶点。这时候,店里人不多,菊华管事亲自招待了她们一行人,微笑着先劝她们歇一歇,不必着急,尽可以慢慢地看,这里只招待女客,没有外男打扰。这茶点是她们自己在后面的厨房里做的,十分干净,请放心食用。
菊华管事不卑不亢的,言行都很妥帖,齐侧妃心中暗暗赞叹。她喝了两口茶,就兴致勃勃地去看货物,王爷可说了,今天啊,可以任她买好东西,她虽升了侧妃,但只是一位中等官员家的女儿,嫁妆也不算多丰厚,王府里有侧妃名号的也有好几位,有机会多置办些名贵首饰、衣料,那总得去好生选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