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也一脸庆幸的样子,纷纷说着吉祥话,夸赞太子有真灵护体,屡次逢凶化吉。
这些话延平帝爱听,他现在迷信得很,对神怪之说,深信不疑。刘子岳这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觉得这个儿子确实有几分福气,心里不禁希望这个儿子能早点回京,兴许能把福气也带进宫里,他的身体也能跟着好不少。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解决晋王这个逆子。
若是不把晋王召回京中,软禁起来,只怕老七迟早要死在晋王手中。
老七再有福分,可到底也是凡胎。而且老七势弱,没什么根基,无论是势力还是手腕心机都比不过晋王,两人斗下去,老七肯定不是晋王的对手,一旦老七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这朝中还有哪个儿子能跟晋王抗衡
所以他对在场的大臣们说“朕让晋王去襄州平乱,这都快一年了,金州等地是收复了,可襄州还乱着,就一座城池,迟迟打不下,也不是办法,朕准备派个人去接管襄州的江南驻军,一举拿下襄州,平了这场祸乱,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大臣们都看得明白,延平帝这是等得不耐烦了,准备直接对襄州军务下手,彻底绝了晋王拖延滞留在江南的借口。这是第一步,估计下一步陛下恐怕是要让人去将晋王带回来。晋王若还是执意不回,那就是抗旨,陛下有的是借口对他动手,只要晋王不想背上个不忠不孝的名声,那就得老老实实回来。
在场的大臣都是忠于延平帝的纯臣,听了这话,纷纷推荐人选,而且刻意绕开了亲近晋王的武将。
延平帝很满意,从中挑了一个“那就让范天瑞去吧。”
当即让人研磨下了一道圣旨,派范天瑞带人去接管在襄州附近的江南驻军,快速拿下襄州。
延平帝召了这么多重臣进宫,稍微注意宫内动向的都知道肯定是出事了。
傅康年和晋王筹划多年,暗棋不少,当天傍晚,今日宫里头发生的事就大致呈到了他的案头。
看着纸上传来的消息,傅康年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太子的命可真大啊,又让他逃过一劫。
其实不光是延平帝怀疑,傅康年都觉得平王遇刺这事十有是他家殿下所为。谋杀储君,虽说是大逆不道的事,但也不算什么,成王败寇,再寻常不过,这事坏就坏在,太子没死。
这个太子可一点都不像前太子。
傅康年叹了口气,太子没死,肯定是要找回来的。这不,告状的折子这么快就递到了京城,陛下也不负太子所望,怀疑上了晋王,甚至直接派了范天瑞去接管在襄州的江南驻军。
范天瑞是禁军出身,曾担任过禁军的副指挥使,武艺不凡,为人直爽,领兵打仗也很有一套,算是个实干派的武将。
这种人在军中很容易赢得将士的喜欢。这次范天瑞去,带着圣旨,时间门一长没准还真能挖走一部分将士。
因为他代表着正统,代表着朝廷的态度。江南驻军虽是殿下的势力,可其中也不乏一些忠于朝廷的人,尤其是最底层的官兵。
但目前在襄州的驻军可是有八万人,占了江南驻军的近一半。若是这支兵力被范天瑞给搞出了点什么,殿下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不行,这事得尽快通知殿下,想个万全之策。
傅康年当即写了一封信,让人十万火急送往江南,争取赶在范天瑞抵达襄州之前让晋王知道这个消息。
信送出去后,傅康年仍有些不放心。
这事的根源还是在陛下这,得打消陛下对殿下的怀疑才行,否则长期这么下去,他们家殿下太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