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阳目光扫过全场:“我们要的不是表面的用户数字,而是要在这波浪潮中,建立起饿了吧在银发群体中的‘信任’心智。这笔现在看似不划算的投入,是在买未来的市场。执行下去,要快!每团肯定也在调整,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更准!”
会议室里短暂的沉默被一个略显犹豫的声音打破。坐在角落的产品经理李薇推了推眼镜,开口道:“曾总,各位同事,我们是不是……一直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李薇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我们所有的策略,无论是简化界面、1元抢购还是拼团,底层逻辑似乎都是把老年用户预设成一个只想‘占便宜’、‘图省钱’的群体。但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另一个可能性——他们可能也是最有消费潜力,但最需要被‘正确激活’的群体?”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投到大屏幕上:“请看,根据我们的用户画像交叉分析,这批55-65岁的银发用户,超过60%拥有自有住房(无贷款压力),近40%有稳定的退休金收入。他们的子女大多已成家立业,不再需要他们持续的经济支持。从绝对财富和可支配收入来看,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比我们核心的年轻用户群体更有钱,也更没有经济压力。”
“但是,”运营负责人插话,“他们的消费行为确实高度价格敏感啊?”
“这正是关键所在!”李薇的声音变得坚定,“他们的‘抠门’不是因为穷,而是源于他们那代人特定的消费观念——钱要花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他们可能不愿意为包装费和配送费多付一块钱,但如果能让他们确信某样东西对他们的健康、对他们的面子有极大的好处,他们的支付意愿和能力可能会远超年轻人。”
她顿了顿,抛出了核心观点:“所以,我们能不能不要只盯着低客单价的‘生存型’消费,而是开辟一条新的产品线,针对老年人的‘享受型’、‘健康型’需求,做高品质、高客单价的服务?比如,专门的高档养生餐配送?”
这番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会议室里开始出现窃窃私语。
曾庆阳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思考了片刻,缓缓点头。
“李薇说得很有道理。”曾庆阳的声音恢复了冷静和条理,“我们确实被他们表现出来的‘省’迷惑了,忘了深究他们‘省’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愿意为什么而‘花’。”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指着那组关于老年用户资产的数据:“老年人比年轻人有钱,没经济压力,这是事实。但他们更注重什么?健康!长寿!品质!还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
“他们省下外卖的几块钱,可能转头就去买了几千块的保健品,或者毫不犹豫地给孙子孙女买了最贵的玩具。这不是没钱,这是消费动机和消费场景的问题。”曾庆阳越说思路越清晰,“我们的‘1元菜包’吸引来了流量,但可能也筛选出了最价格敏感的那一批,让我们一叶障目了。”
“那我们就双管齐下!”曾庆阳做出了决断,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低线市场继续用改造后的优惠活动稳住基本盘,但必须开辟第二,战场——高端银发养生外卖市场!”
他迅速勾勒出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