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琼林宴还是烧钱的大户!
每办一次,光是酒肉、蔬果就得花好几万贯。
更不提安保、园林布景以及随同出宫的禁军等开支了。
所以,自科举放榜唱名传胪仪式后,赵煦迟迟没有下诏确定琼林宴的举办日期。
这就让很多人焦急了起来。
特别是特奏名进士们,他们就等着朝廷公布琼林宴的日子,然后狠狠吃一顿赵官家,在赵官家的私人园林里好好游玩一番,然后回乡。
对这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能沾赵官家便宜,能到皇家园林里游玩的机会。
所以这些人就把压力,传到了都堂。
吕公著身为左相,首当其冲。
赵煦也是叹了口气,知道是躲不过去了,便问道:“左相,国朝之制,闻喜宴一般是什么时候举行为佳?”
“一般在月末或月初……”
“好吧!”
“就命有司,在下月初选个良辰吉日!”
“唯!”
“对了!”赵煦忽然想了起来:“今年新科进士的期集局选在何处?”
吕公著答道:“奏知陛下,今年期集,依旧在太平兴国寺东藏书局!”
赵煦砸吧了一嘴巴和吕公著打趣道:“太平兴国寺的大和尚们,可还真是佛法深厚,缘法甚深啊!”
吕公著闻言,笑了笑,问道:“官家,可要臣派人去招呼一声?”
他听出来,这位官家话里的调侃和戏虐。
吕公著当然知道,期集局里的猫腻——每次科举后的期集活动,一般都会延续到新科进士们授官、注阙前。
在此期间,一般期集局的一切开销与用度,都是礼部买单。
仅仅是这一点,承包期集的团司以及期集活动所在的寺庙,就能从中赚到巨大的好处!
更何况,因为科举扩招的缘故,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新科进士,都可以参与期集,从而在本科的同年小录上留名。
同时,也并非每一个参与期集的进士,都可以在期集所任职。
不能参加期集,就不能在同年小录上留名,就等于白考了科举——没有人脉,仕途艰辛!
而参加了期集,却不能在期集局任职的话,就等于没有参加期集——你不多跑,不社交,多交朋友,谁知道你谁啊?
于是,承包期集的团司,还有期集举办地的地头蛇们,就都有了寻租空间。
他们上跳下蹿,穿针引线,忙得不亦乐乎,也赚的盘满钵满。
这其中的猫腻之多,外人不足道也!
吕公著对赵煦能知道期集的猫腻并不意外——毕竟,他可是很清楚,如今探事司的能耐的。
期集所混进十几个探事司逻卒,不是什么稀奇事。
所以,他下意识的就以为,赵煦对期集所内的龃龉有些不满。
但赵煦却只是摇摇头,笑道:“不必了!”
“大和尚也不容易!”
太平兴国寺,过去可是有个全汴京城最赚钱的质库的——但,赵煦一声令下后,第一个响应朝廷号召,将质库拿出来与抵当库合并的就是太平兴国寺。
人家这么听话,自然得给好处。
更何况……
这期集局可是一个最好的观察窗口。
每天,在期集局里都能看到,那些新科进士们的种种形态。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可能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观察窗口了——谁贪谁奸,谁有能力,谁是废物。
期集局中虽不能尽知,但最起码可以筛选出最强和最不要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