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兵实在耐不住口渴,伸手便要摘取。
忽闻一声断喝:
“住手!”
李治快步走来,面色严峻:
“丞相有令,不得擅取百姓一物,你岂敢违抗?”
那新兵慌忙跪地求饶:
“李将军恕罪!的实在是口渴难耐。”
“军令如山!”
李治厉声道,“来人,依律鞭笞三十!”
关银屏恰在附近巡视,闻声赶来。
见那士兵年纪尚轻,面色惶恐,心生不忍,低声对李治道:
“夫君,他初犯军纪,是否……”
这关三姐性格随他父亲,十分怜悯底层士兵。
依照关羽的性格,他肯定不愿意重责这名稚嫩的兵。
反之,以粗粝暴虐的张飞性格来,他便狠得下心做此事。
而李治则完全是出于军律律法,他摇头正色道:
“……夫人,慈不掌兵。”
“今日若饶一人,明日便会有十人效仿。”
随即高声对众军士道,“丞相仁德,体恤百姓。”
“我等既为王者之师,就当秋毫无犯。”
“今日之事,以儆效尤!”
鞭刑执行时,全军肃立观看。
每一鞭下,都让将士们心头震颤。
行刑完毕,李治亲自为伤兵敷药,温言道:
“非是我无情,实为军纪不容。”
“你且记住这个教训,日后勿要再犯。”
此事很快传遍全军,自此再无人敢违抗军令。
数日后,大军行至乐城外十里处。
探马来报,城中百姓听闻汉军纪律严明,已纷纷出城相迎。
诸葛亮闻报,即命赵云率精兵一千先行入城,维持秩序。
其余部队在城外扎营,不得惊扰百姓。
次日清晨,
诸葛亮轻车简从,只带关平、关兴等数将入城。
但见街道两旁跪满了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一老翁颤巍巍上前,奉上一碗清水:
“丞相仁德,老朽无以为敬,谨以清水表心意。”
诸葛亮连忙下车,双手接过水碗,却不饮用,而是问道:
“老丈,城中粮价几何?百姓可还过得去?”
老翁垂泪道:
“自夏侯楙驻守以来,横征暴敛,城中十室九空。”
“幸得丞相仁军,我等才敢出城乞活。”
诸葛亮闻言,当即传令:
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与民休息。
关银屏见一孩童饿得皮包骨头,心生怜悯,将自己的干粮尽数相赠。
李治在旁看见,微微点头,也命亲兵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发给老弱妇孺。
便在此时,忽见一队百姓押着个五花大绑的汉子过来。
为首的老者跪地禀报:
“丞相,此人原是夏侯楙帐下税吏,平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今日被民等擒获,听凭丞相发。”
那税吏面如土色,连连磕头求饶。
诸葛亮沉吟片刻,对百姓道:
“此人罪恶,理当严惩。”
“然亮既立‘保国安民’之誓,当以法度行事。”
遂命关平:
“将此人收押,细查其罪。”
“若罪证确凿,依律处置。”
“若有人诬告,也当还其清白。”
百姓闻言,无不心悦诚服。
是夜,诸葛亮召众将议事。
费祎进言:
“丞相仁德感天,如今汉中民心归附,实乃大幸。”
“然我军粮草转运艰难,长久下去,恐难支撑。”
诸葛亮羽扇轻摇:
“……文伟所虑极是。”
“亮已思得一计:可在汉中实行屯田,且战且耕。”
“既可减轻蜀中负担,又能安顿流民。”
李治出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