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明鉴。”
“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开垦荒地,以为表率。”
关银屏也道:
“末将也可率女兵营协助耕作。”
诸葛亮欣然从之,批准了军民同耕于汉中的计划。
这项计划实在必行。
因为蜀中粮运困难,如果继续依靠关中、河南的粮食,将会成为洛阳朝廷的一个极大负担。
反之,如果能够在汉中实现自给自足。
那么汉军便有着充裕的时间,来进行伐蜀之战。
这也是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不愿意采取冒险计策的原因也在这里。
只要稳扎稳打得到汉中,那么蜀道再是艰难。
有汉中兜底,迟早能够打进成都。
次日,汉中城外出现了一幅奇景:
蜀军将士卸甲执锄,开荒种地。
女兵营的姑娘们则帮着百姓修补房屋,照料伤病。
一日,
关银屏正率女兵在河边浣洗衣物,忽见上游漂来一具尸体。
打捞上来后,发现是个年轻女子。
怀中还紧紧抱着个婴儿,竟还有微弱气息。
关银屏急忙命军医救治,亲自照料这个失去母亲的婴儿。
消息传开,汉中百姓无不感动。
半月后,诸葛亮巡视屯田情况。
见麦苗青青,长势喜人,不禁欣慰。
行至一村,忽闻哭声震天。
询问之下,方知是村中突发瘟疫,已死了十余人。
诸葛亮立即命随行军医前往诊治,又调拨药材,亲自拟定药方。
为防疫情扩散,他竟不顾众人劝阻,在疫区连住三日,直到疫情得到控制。
临行时,全村百姓跪送十里,哭声动天。
这日,诸葛亮正在帐中处理公务,忽报有百姓求见。
来的是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奉上一卷竹简:
“此乃汉中父老联名万民书,感念丞相仁德。”
诸葛亮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还按着红手印。
最后写道:
“丞相仁德,泽被苍生。”
“汉中百姓,愿效死力。”
当晚,诸葛亮独自登上城楼,远眺汉中夜景。
但见万家灯火,炊烟袅袅,与月前荒凉景象判若两地。
赵直不知何时来到身后,轻声道:
“丞相可还记得月前之梦?”
诸葛亮颔首:
“天师点化,不敢或忘。”
“为政者,当以民心为心。”
这时,关平来报:
有数百魏国降兵愿意归顺,请示如何安置。
诸葛亮道:
“愿留者,分给田地。”
“愿归者,发放路费。”
“切记,不可强留。”
这道命令传出,反而有更多魏兵前来归降。
诸葛亮见汉中局势渐渐稳定,又召集众将训话道: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今汉中已定,非但得一地,更得民心。”
“望诸君谨记:民为邦本,本国邦宁。”
于是,三军震服。
……
洛阳城中,秋意渐浓。
未央宫深处,刘备正与监国太子刘禅及几位重臣商议军政要务。
“父皇,诸葛丞相自汉中来报,已平定汉中全境。”
“现上书请示在汉中屯田养兵,待来年粮草充足再图成都。”
刘禅恭敬地呈上奏疏,眉宇间透着几分犹豫。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儿臣不敢擅专。”
“还请父皇定夺。”
刘备接过竹简,细细阅览。
其书略曰:
“臣亮诚惶诚恐,谨奏圣主陛下:”
“臣奉王命督师北伐,赖陛下神威,三军效命,今已克定汉中。”
“旌旗所指,山河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