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442章 黄巢北伐

第442章 黄巢北伐(3 / 8)

“殿下,这便是诸道秋收粮册。”

罗隐作揖为刘继隆示意桌案上的那几本文册,刘继隆见状坐到主位,将这些文册先后打开。

文册打开后,他的眉头不由微皱,可见局势并不太好。

“陇右收获田赋三百七十余万石,关内道收获一百八十五万石,京畿收获二百七十六万石。”

“剑南收获四百四十二万石,山南西道收获一百二十七万石。”

刘继隆坦然说出诸道收获田赋数量,诸如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等处都比去年秋收结果要高,而陇右依旧保持。

关内道和京畿的收获情况不如预估,但刘继隆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且不提北方大旱必然带来粮食减产,单说蝗灾导致京畿三成土地几乎绝收,这结果便肯定不如预估的那般好。

“诸道一千四百万石田赋,总体比预估略微高上不少。”

刘继隆挤出笑容,这让张武等人松了口气。

以汉军治下现有的粮价来说,这差不多是七百万贯税收了。

若是加上商税和盐铁茶酒等衙门专营的收入,今年的税收应该不会比去年预估的低到哪去。

“此役阵没将士,截止目前有多少了?”

刘继隆询问张武,张武闻言作揖道:“八千四百七十六人,大部分是阵没于义宾和僰道两处,其余战场也阵没不少,但斩获的敌军甲胄不少于二万四千。”

接近一比三的战损比,若是刨除被伏击的义宾之战,其它战场的战损比,基本都在一比三朝上,这还是在三军没有彻底完成扫盲的局面下。

对于这种战损比,刘继隆自然十分满意,不过从高骈在此役中使用火器来看,唐军也并非没有进步。

尽管高骈手中的火器威力不如汉军,但若是用来对付黄巢、黔中土蛮和南蛮军队的话,也能取得奇效。

不过类似万人敌、火药包这种手段,刘继隆已经渐渐看不上了。

自从夺下了长安,他便夺得了他最想要的存在……长安御用的钟匠。

铸钟和铸炮的原理差不多,理论上来说,铸钟和铸炮没有任何区别。

正因如此,刘继隆当初才能在陇右搞出铁炮。

不过陇右的钟匠,最多也就制作出两尺大小的铁钟,所以汉军铁炮技艺只能用来制作守城的笨重小铁炮。

后来夺取三川,三川的钟匠技艺勉强能制作四尺铜钟,刘继隆没有这么多时间留给三川的钟匠,所以干脆攻打关中,俘虏了长安城内的御用和民间钟匠。

长安城内拥有大唐最高铸钟技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高八尺、口径五尺余,重六千斤的景云大钟了。

这座天下第一大钟,代表了唐代铸钟最高技艺,可对于刘继隆来说,还是太过笨重了。

如今这些工匠都被迁徙去了陇右,在陇右研究铸炮技艺。

眼下虽然还没有眉目,但只要取得成功,那汉军就不用再玩火药包炸城墙的手段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看向高述:“派人去临州询问陈济通,铜炮若出,全体工匠,赏钱百贯!”

“是!”高述作为土生土长的陇右子弟,自然知道陈济通是谁。

不过除了他,在场知道陈济通的,也只有张武和刘继隆了,甚至就连王建都不知道带兵管理火药厂的陈济通。

只是王建并不愚笨,他只是听到铜炮二字,便联想到了军中的铁炮,继而想到了陈济通的大致身份。

他对陈济通十分好奇,毕竟赏钱百贯,这可是普通兵卒六年多的军饷,而且听自家殿下所说来看,这赏钱恐怕是一人一百贯,这便让他更为好奇了。

“好了,待高淮撤军回来,你与高淮先返回长安。”

刘继隆对王建交代起来,王建闻言作揖应下,随后见刘继隆又与众人交代了几句,最后才遣散了众人。

最新小说: 御兽飞升 漫威:冒牌发明家 伊塔纪元 山野奇医 夺婚 人在吞噬,倒卖诸天 南风入我怀 跟你们天龙人说不明白 七零北大荒:从觉醒空间农场开始 [娱乐圈]今天社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