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众人也都各自离去了。
只是在离开之时,他们的心情却还是有些沉重,因为不用想也知道,到了明日之时,他们要面临的绝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
惟一值得庆幸的是,皇帝和太子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不然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承受这场风暴。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东宫这边。
此时已经深夜了,但朱慈烺依旧没有睡,因为他一直在留意着薛国观那边的动静。
另外有一件事薛国观对了,那就是朱慈烺确实一直在派人密切监视着薛国观那边的一举一动。
每隔一刻钟左右,就会有人向他汇报最新的消息。
当得知所有的大臣全部都同意支持开海之后,朱慈烺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毕竟万一真有人想不开非要辞官的话,他也是会很麻烦的。
但好在事情没有发展到这一步,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些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
不过想想也是,寒窗苦读十几年,又当了十几年的官,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谁又会想要辞官归乡呢?
又过了一会儿,就在朱慈烺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他抬头一看,只见马宝马宝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
“太子爷,首辅薛国观薛阁老派人送来了一篇文章,要请您过目一下,还要是没什么问题的话,明日《大明日报》的头条便是它了。”
朱慈烺赶忙道:
“快拿过来看看。”
马宝连忙将手中的文章递了过去。
朱慈烺借着灯光打开文章,然后逐字逐句地阅读着。
随着阅读,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他看得出来这是薛国观的亲笔所写的文章,字迹工整有力,透露出一种大气和沉稳。
而且其中的内容也都是关于开海之后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从经济、文化到民生,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结尾处还有几位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们的签名,那一个个名字如同一个个坚实的后盾,让朱慈烺感到无比的安心。
看完之后,朱慈烺点了点头道:
“回去告诉薛阁老,这份文章本宫很满意,就把它当做明天的头版新闻吧。”
“另外事关重大,也不用等到明日早上了,现在抓紧时间开印。”
马宝一听这话,连忙道:
“奴婢遵命。”
随后便捧着文章匆匆离开了,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
紧接着,朱慈烺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又派人去给李若琏传了个话,让他亲自带人在《大明日报》门口等着。
等到最新的《大明日报》开印完成之后,就让锦衣卫挨家挨户的给那些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以及勋贵家门口都送上一份。
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慈烺这才美美的去睡觉了。
毕竟这件事情想要成功也没有那么容易,那些反对者必然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阻止开海,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第二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