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勋贵和官员,心里所想的其实也差不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大部分的官员对于此事多半也是赞同的,因为大部分的北方官员其实都没有插手南方的走私一事。
事实上就算他们想插手,那些南方的勋贵和东林党也不会答理他们。
因为东林党都是一些南方人,他们根本不愿意接纳北方人,这就导致南北派系形成了鲜明对立。
很快,文武百官们便来到了皇宫之内,众人的脸色看起来都非常精彩,有幸灾乐祸的、也有担心的,气氛格外诡异,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等到众人在大殿上站定之后,一声尖细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驾到!”
这声音如同利剑一般,划破了大殿内的寂静。
只是众人并不感到惊讶,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今天崇祯要是不出现的话,那才见鬼了。
紧接着,崇祯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随后稳稳坐在了龙椅之上。
朱慈烺同样出现在了这里,坐在了崇祯的左下位置。
随后大臣们纷纷下跪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崇祯道:
“众爱卿平身!”
礼节过后,不等崇祯开口,薛国观便站了出来。
他手持笏板,步伐坚定地走到大殿中央,然后高道:
“启禀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一瞬间,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薛国观身上。
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崇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暗流涌动。
因为他自然也知道今日薛国观在朝堂上要奏的究竟是何事,原来今天一大早朱慈烺便匆匆进宫,然后将昨夜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崇祯。
崇祯听闻后,自然也是高兴不已。
随后父子二人便就今日该如何处理开海之事展开了细致的商议。
然而即便心中早已知晓此事,崇祯却不得不在这朝堂之上装作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
下一秒,崇祯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薛国观,轻声说道:
“薛爱卿有何本要奏?”
薛国观赶忙从宽大的袖口中小心翼翼地摸出一道奏本,随后道:
“启禀陛下,昨日海外的粮食终于运到了京城,臣深知海外物产丰富,若能开海,便可获取更多的粮食和财富,这是臣和几位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共同商议后所写的奏疏,恳请陛下开海。”
说完这话,薛国观双手高高地将奏疏举了起来。
崇祯听到这话,脸上并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依旧是那副平静如水的模样。
随后他微微侧过头,对着一旁站立的王承恩使了一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