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自然心领神会,赶忙走了下去,来到薛国观面前双手恭敬地接过奏疏,然后又匆匆回到崇祯身边,将奏疏递给了崇祯。
而就在崇祯缓缓打开奏疏,装作认真查看的时候,朝堂上的一部分官员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开始炸锅了。
他们原本就隐隐感觉到今日的《大明日报》所讲之事定与开海有关,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身为内阁首辅的薛国观居然会给他们玩这一招。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其他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居然也跟他联合起来上奏疏。
这帮平日里在朝堂上各怀心思的老家伙到底要干什么啊?
内阁、六部啥时候全部站到皇帝那边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人简直全部成了叛徒!
不少的南方官员更是着急得都快上火了,他们的家族在南方与走私活动牵扯甚深,走私带来的巨额利益早已让他们欲罢不能。
可要是朝廷一旦开海的话,合法的海外贸易必将兴起,他们的家族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利益损害。
更要命的是,这要是朝廷认真查下来的话,保不齐他们也会受到牵连,甚至掉脑袋也不是没可能。
想到这里,当下便有官员忍不住站了出来。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陛下怎么可能违背祖制?再说了,开海便是与民争利,万万不可啊!”
他这话一出,当下又有数十名官员直接站了出来。
这些官员有的面色涨红,有的神情激动,他们齐声喊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瞬间,一大群官员如同被风吹倒的麦子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崇祯终于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如同两把锐利的剑扫过跪在地上的众臣,随后说道:
“诸位爱卿且慢说话,等朕看完这份奏疏再说。”
众人听到这话,也只好乖乖闭上了嘴巴,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众人的呼吸声和远处传来的隐隐钟声。
随后,崇祯又低头看起了手中的奏疏。
不过这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因为这份奏疏上面的内容,朱慈烺之前已经给他详细复述过了。
不得不说,崇祯对于这份奏疏上面的内容还是很满意的。
这份奏疏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开海的好处。
它不仅提到了海外丰富的物产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详细分析了开海对于解决国内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那些反对者所担心的与民争利、违背祖制、海盗倭寇等问题,奏疏中也一一进行了反驳和解答。
等他看完之后,随手一将奏疏递给了一旁的王承恩道:
“大伴,将其中的内容大声的念出来吧。”
王承恩听到这话,没有丝毫犹豫,拿起奏疏便大声念了起来。
一时间,尖细的嗓音在偌大的宫殿内回荡开来:
“臣闻海为邦之藩篱、民之利薮,我朝海疆万里,幅员辽阔,然海禁久行,导致商路阻塞、渔樵失业、番米不至,民生日益艰难。
今请弛海禁、整水师,其利有四。
其一,通贸平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