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他的脸上瞬间布满了不可思议的神情,眼睛微微睁大,定定地看着朱慈烺,仿佛想从儿子脸上找出一点开玩笑的痕迹。
别误会,其实崇祯皇帝并非没有想过“南巡”这件事。
作为大明天子,他当然知道天子南巡对于安抚地方、震慑不臣的巨大作用。
他惊讶的是朱慈烺居然会让他来做这件事情。
毕竟按照之前的种种,他觉的朱慈烺会借此机会提出由他这个太子代天巡狩,而将他这个皇帝留在京城坐镇。
如来一来既能达到目的,又能进一步巩固他自身的权威。
毕竟这种事情朱慈烺之前可不止干过一次,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只是没想到这次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巨大的惊讶过后,崇祯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
“这件事情你同意了?”
虽然从朱慈烺的语气中崇祯已经猜到朱慈烺同意了此事,但他还需要再次确认。
朱慈烺则是认真地点了点头,语气诚恳。
“儿臣以为薛阁老所虑,确为老成谋国之言,南方乃国家财赋根本,人文渊薮,其安定关乎全局。”
“父皇若能御驾亲临,宣示威德,必能使开海一事水到渠成,到时候江南士民感沐天恩,宵之辈慑于天威,于稳固大局,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儿臣也赞同此议,想请父皇南巡。”
这一下,崇祯是真的被整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就像一件你早已认定不属于自己的、甚至潜意识里已经放弃念想的东西,突然被人捧到了面前,那种冲击和错愕感是巨大的。
这突如其来的转折,让他一时之间心绪纷乱,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惊讶之余,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突然猛地涌上了崇祯的心头,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几年前。
那时建奴铁骑数次破关而入,在京城附近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
而国内的流寇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更是已成燎原之势,称王称帝,直逼京师。
眼看着祖宗二百多年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北京城危在旦夕,那个时候,崇祯内心深处最真实、也是最无法对人言的想法其实就是迁都!
放弃难以坚守的北京,退回大明朝真正的龙兴之地南京!
然后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先保住半江山,再图恢复整个江山。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曾试探性地向几位被视为心腹的重臣透露过这个想法。
结果呢?换来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几乎一边倒的、义正辞严的激烈反对!
那些奏章和当面劝谏言犹在耳,无不是斥责他“舍弃陵寝”、“动摇国本”、“畏敌如虎”,是“弃祖宗基业”的懦弱行为。
甚至有人暗示这将使他成为类似宋高宗那样的“逃跑皇帝”,留下千古骂名。
崇祯生性敏感,又极好面子,在如此巨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下,他最终只能将那个“南迁”的计划深深埋藏,甚至为此感到羞愧。
他也曾一度悲观地认为,自己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以胜利者踏上南方的土地了。
然而世事难料。